公路跨境运输是国际陆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在最新发布的《释放国际道路运输潜力,服务“一带一路”》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国际道路运输规模不大,整体数量是非常小的,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国际道路运输业务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TIR公约》作为普通适用的国际海关过境运输便利化公约,以“手续一致、广泛认可、税费保障、简便快捷”的主要特点,为国际运输货物及车辆提供统一、便捷、高效的海关过境通关手续,为过境国提供有效的税费担保。我国于2016年7月5日正式加入《TIR公约》,成为第70个缔约国。《TIR公约》共有来自五大洲的77个缔约国并已在62个国家实施,其中大多数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货物贸易规模发展必将突飞猛进,基于东盟国家的铁路建设现状,打造支撑公路跨境运输的体系运营平台将使公路运营体系有效地接入以铁路为干线运输的国际陆运通道中去,实现与铁路运营体系的数据互联互通。将来,公路跨境运输在国际陆运通道中也必将体现更大的价值,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空运、海运、铁路等运输模式相比,TIR跨境公路货运对基础设施依赖较小,具有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等特点,尤其适合电子零部件等货品单价高、时效要求高的货运需求。
TIR运输使得企业可在内陆办理海关相关手续后,TIR运输车辆就可凭一张单据(TIR单证)在同样实施TIR公约的国家间通行。对于途中不需要继续装载货物和换装的TIR业务,途经国海关一般不开箱查验,可有效缩短在边境口岸的等待时间。据测算,与非TIR跨境公路货运相比,TIR运输最高可节省58%的运输时间和38%的运输成本。
TIR系统在中国正式实施两年多来,中国与欧洲不同城市间相继进行了多趟TIR公路运输测试,打通了中欧间继海运、空运和铁路以外的“第四物流通道”。与中欧班列实现有效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国际物流通道多样化发展,形成铁公水航“四位一体”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供应链体系。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迈入了国际公路跨境运输的领域,不断突破和进行新的路线测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境外合作伙伴进行良好的摸索与推进,提升物流时效,以获得客户的信任。
中国西部(成都)国际供应链与物流技术装备博览会作为西部唯一的国际性、专业性的展览,展会将于9月中旬在成都举办,本届展会得到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密切关注,在展会同期,将会举办“跨境公路运输发展论坛”,届时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跨境公路协会,跨境公路运输企业,中欧卡航的头部企业,境外优质合作伙伴将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积极参与此次会议并发言,让我们金秋相聚蓉城!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