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 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构
2025-10-24 09:22:53来源:证券时报责编:卢家傲

  权益投资收益大增带动上市险企三季报“预喜”、国内ETF总规模持续创新高、外资大行持续超配A股企业……随着A股三季报的密集交卷,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的入市轨迹日渐清晰,为更好地迎接中长期“活水”,资本市场深耕产品多样化,不断完善市场生态,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主导的资本市场投资氛围正逐步形成。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的重大突破,中长期资金更注重企业长期价值,其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持。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

  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长期稳定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构建“长钱长投”市场生态,是资本市场的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以来,股指的震荡上行与中长期资金持续的流入相伴相生。保险和银行理财增量资金进场步伐加快,新基金发行全面提速,企业年金入市比例增加……资本市场的“虹吸效应”让各类资金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近期发布的三季报可窥探一斑: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寿等险企的三季报陆续“预喜”,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涨幅在四成到七成左右,主要推动力一致指向了资本市场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高增;部分外资在三季度“瞄准”A股跑步入场,银行股、行业龙头最受外资青睐。此外,基金发行持续升温,无论新发产品数量还是募集份额均有所提升,光本周就有30只公募基金开启首发,指数产品及主动权益产品占据绝对多数。

  这与政策的推动不无关系。以去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为始,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特别是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提高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愿。加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两项货币工具创设以来,为市场注入“活水”超数千亿元,有助于夯实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田轩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不仅为市场带来了稳定的增量资金,改善了市场流动性结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市场对优质资产的定价能力,中长期资金更注重企业长期价值,其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持。

  让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

  中长期资金入市离不开生态圈建设,要不断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营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生态。

  过去一段时间,在资产端,资本市场着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以及鼓励分红、回购等政策和规则。一年多次分红已经逐步成为上市公司的标配,沪深300股息率提升,权益市场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进一步把好市场入口关、出口关,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支持更多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市场,同时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

  在交易端,资本市场持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在近日公开表示,上交所持续完善ETF产品谱系,加大中低波动产品创新力度,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随着宽基、红利、自由现金流、债券等契合中长期资金配置的ETF产品日益丰富,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提升。并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研究优化做市机制,提升市场活跃度的同时,积极构建从指数到指数化产品,到ETF期权等指数化投资的生态链条。今年以来已累计发布指数272条,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丰富的产品支撑。

  在执法端,监管部门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严格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固本强基。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可观的股东回报增厚投资安全垫,推动市场情绪和预期改善。以制度革新激活市场内生动力,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中长期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

  持续提升入市便利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仍将是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市场普遍呼吁,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加大政策供给,继续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表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要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落实长周期考核,打通险资等入市障碍,引导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督促基金公司端正经营理念,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优化产品注册流程,推动指数化产品创新。

  “要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的对冲工具。”田轩建议,对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的短期大额亏损给予阶段性流动性支持;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证券时报 记者 程丹)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