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发力,吸引了大部分国际私募机构投向新兴市场的投资资金,预计已经占到总投资额的41%。与此同时,中国自身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使得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在过去20年实现了显著增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科技创新领域话语权提升,股权融资势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周期。
毕马威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吴福昌表示私募股权投资被称为“耐心的资本”,其全生命周期和退出周期通常都较长,但股权投资的回暖和持续增长可以更好地拓宽创新项目的融资通道, 提升直接融资占比。
股权投资的资方更多地会选择IPO的方式退出,吴福昌指出,据投中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IPO账面退出回报共计9,814亿元,其中上半年表现强劲,占整体回报的74.93%。从账面退出回报率来看,2021年各个月回报率表现有起有落,全年整体账面退出回报率为5.12倍,达到近7年最高水平,市场回暖趋势较为明显。
今年上半年,市场环境处在调整状态,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前期A股IPO破发率较高,截至4月15日,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达到99只,跌破发行价的个股为57只,破发率达57%。毕马威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黄晓悦提出,从中长期来看,新股破发会导致投资者心理预期趋于谨慎,为私募股权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带来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未来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行为将回归价值逻辑,更加关注被投企业的质量和业绩表现,更加关注技术创新领域以及“专精特新”型项目,以更加审慎的方式应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IPO的选择地来看,受全球资本市场波动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A股和港股仍将是大部分企业的上市地选择。吴福昌表示,一方面,国内投资者对于本土企业有着更高的信赖度,有利于企业后续融资,另一方面,疫情影响的持续发酵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在国外交易所上市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和政策风险,也使得企业更偏好A股和港股市场。北交所的成立和全市场注册制的持续推行也为企业登陆国内市场拓宽了途径。北交所的成立拓宽了新三板上市的路径和通道,为公司上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随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市场化程度将会大幅提升,这是A股市场的一个重大利好。(韩坤)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