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二十冶承建的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是宝钢“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宝钢优化产品结构,助力产品升级,优化市占率,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点工程之一。项目主要包括四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两辊粗轧机、四辊可逆式粗轧机、F1~F7精轧机、层流冷却装置、卷取机、平整分卷机组、磨辊间设备、电气系统、自动化系统、旋流池等设施。工程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49亿元,建安工作量约17.5亿元,设计年产热轧钢卷370万吨,包括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取向硅钢、高强钢等战略产品。工程由三个标段组成,中国二十冶承建的第二标段主轧线工程,建安工作量达5.9亿元,是整个热轧工程的核心部分,工程建设难度之大,有一串数据可以证明:该项目各类型管道80000余米,重量约2172吨,其中精轧区地下油库管道安装是整个管道施工中的核心和难点;主轧线箱型基础长480米、最宽处70米,旋流池结构埋深35米、地下连续墙深51米均属超深、特大型基础工程。
匠心+用心=“质”的赞扬
承建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的三年时间里,为确保工程创鲁班品质,打造精品,一路走来,中国二十冶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面对激烈的鲁班奖竞争,中国二十冶清晰地认识到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把建筑工程质量视为生命,落实到行动上。
一个“难”字不仅体现在施工工艺上,更体现在施工质量上,精轧区地下油库管道安装精度高、重量大,施工环境密闭幽暗,迈过这个质量“坎”极具难度。
项目部率先在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中推行了“三精、四细、五放心”理念,要求项目部把工作抓实抓细。从班组进场施工后就开展内部工程竞赛,从质量、文明、进度、安全等几个方面都要争创第一。
地下油库管道安装是整个精轧区管道施工中的核心和难点,管道布置错综复杂,排列紧密。施工前项目部对油库管道所有相关图纸进行自审,策划好每个系统、每种介质的管道走向排列,尤其对管线阀门位置和预留操作空间做好策划,并全面交底,避免碰撞和返工。选定的管道焊接施工作业人员均是长期在中国二十冶从事施工、并持有压力管道焊接资质证书、技艺高超的焊工。安装过程中,项目部严格实行“三检制”,即由班长对安装偏差、焊缝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自检记录,再由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查,最终由监理和专业检测机构按规范抽查。材料进场后,项目部对各种介质管道按规格材质分类堆放,并设立明显标识,标明材料的规格及材质进场批次等信息。为了减少地下室潮湿环境给材料和焊接工序带来的不利影响,项目部专门架设了多台鼓风机增加地下室对外界的空气流通;凡是酸洗后的管道为保持内壁清洁度和防潮,在施工前后都对其两端及时用塑料布封堵,保持内壁清洁和干燥,对碳钢管道要求表面涂敷底漆后方可入场,对现场焊接后的管道焊缝及时检测涂刷底漆。管道加工从切割、坡口成型全部机械化、小口径管道煨管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所有焊接工作前都对焊口的组对、间隙进行严格过程检查。对厚皮压力管道在焊接前完成焊条和焊接端加热和持续保温工作,保证连续焊接,确保焊接质量。对液压、润滑等介质管道,严格执行吹扫、冲洗、在线酸洗、油冲洗等工序,确保了管道焊接质量和管内清洁度及油品清洁度。最终项目部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精轧区管道安装,百余根密密麻麻的管道在地下管廊中横平竖直,有序排列,赏心悦目,蔚为壮观。
对于高质量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对核心管道的施工方面,即使是辅助的管道支架,施工人员也力求高质量。施工人员在转角处将管道支架精心打磨成45度倒角,既保证经过人员不受磕碰,又让整体管道看起来整齐美观。每一个小小的倒角都从细节处体现了项目施工人员狠抓细节、严控质量的匠心精神。
“小小倒角就能看出施工人员真是动了脑子,控制好细节就控制好了质量,二十冶人确实有一套。”宝钢技改处郭恒明处长简单的一句评价给了中国二十冶所有参建职工莫大鼓舞,激励着他们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精益求精的施工标准,为赢得更多“质”的赞扬,奋战到投产的那一天。
攻坚+挑战=“质”的创新
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的旋流池基础结构施工是业主和项目部心里的一道坎。它内径29.6米,基础结构深35.3米,基础结构墙厚度为80厘米,同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的厚度为1.8米,不仅是当时宝钢工程中最深、最大旋流池,也创当时国内冶金行业旋流池之最。
环境条件差,土方开挖量大,施工难度和风险大,施工时间长。
旋流池结构施工采用分段半逆做法、无支撑开挖法施工,给施工缝的防渗漏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难点都得逐个攻破。
中国二十冶基础工程处针对工程的土方开挖量大、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等难点,进一步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采用无支撑逆作法施工。基坑分五层开挖,挖方严格遵循“对称、均衡、分层”开挖顺序。基坑开挖时,第一层采用反铲分两级接力挖土;余下各层采用坑内一台0.8立方米反铲配合倒土、装斗和修筑沟槽,两台50吨履带吊配两只特制吊斗提土(该吊斗装土约3.0立方米,采用侧倾式倒土),土方吊出基坑后,吊斗拔除插销,并在自重作用下将土方倾倒在吊车作业半径内的地面上,然后由反铲倒运至离基坑边较远的临时堆土场,集中外运。每层土方开挖至标高后,由工人开挖明排沟及集水井,明沟沿距内衬3.0米一周布置,集水井内设高扬程潜水泵及时排出积水,以保证坑底干燥。开挖过程中,项目部安排专人及时对基坑进行跟踪监测,如发现基坑变形超出报警值,立即停止下挖,下段开挖时则保证上段衬墙已达到强度的75%后再下挖,以确保上段衬墙混凝土质量及基坑稳定。针对旋流池施工缝的防渗漏难点,项目部采用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及内衬墙(逆做法)合二为一,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其内衬墙圆形井结构,采用分段半逆做法无支撑开挖技术,坑内外减压降水防止坑底隆起、管涌、地下连续墙位移等,全程跟踪监测、信息化施工技术管理。在内衬逆做法施工时,为便于上下钢筋的搭接,在上层内衬施工时沿基坑周边开挖上口为1600毫米宽,下口宽800毫米,深为1600毫米的沟槽,回填黄砂并浇筑100毫米厚素混凝土垫层,防止新浇内衬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发生下沉,保证新浇内衬混凝土与原结构间的粘结质量。在混凝土分公司的密切配合下,项目部启用两个分站26部搅拌车、3部45米长臂架泵车,连续奋战16小时,一次性浇灌混凝土2100多立方米,快马加鞭提前一天完成了厚度3米的混凝土封底。旋流池的顺利封底为后期旋流池结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利保障,并荣获“宝钢质量专项奖”。
项目建设者通过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旋流池工程的实践,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形成了一套深基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即“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旋喷桩加固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分段半逆做法结构施工无支撑开挖,深井卸压降水干封底技术,信息化监测”等综合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了施工风险,经济可行、技术先进。该工程实践的成功,对于地铁工程、地下车库、污水处理泵站、治金设备基础等超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来说,提供了简便易行切合实际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施工措施,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汗水+拼搏=“质”的追求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是二十冶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但是荣誉与辉煌背后,是无数个连续作战的日日夜夜,是无数个攻坚克难的精彩瞬间。中国二十冶建设者经历过连续奋战,忍受过隧道里的蚊叮虫咬,克服过酷暑与严寒,他们身上的中冶蓝一次次绽放的霜花,都是他们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宝钢,屡建奇功的最美见证。
故事因真实而精彩,历史因深厚而铭记。在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目标,采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两大项。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自主开发应用了薄壁钢管离心混凝土管桩研制应用新技术、大面积深基坑PHC管桩深沉群桩及位移控制技术、双壁波纹管(UPVC)真空深井降水技术、加热炉深基坑施工技术、旋流池深井降水技术、超深大型旋流池施工技术等12项施工新技术。工程获得了国家级工法3项,部级工法4项,中冶集团科技成果3项,技术专利7项。这些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工程建设进程。项目还建立健全了三级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了《分包管理实施细则》、《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商品混凝土供应施工管理办法》等7项质量管理制度。从2007年3月30日投产开始,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各项新技术就进入应用和持续优化阶段,其中薄壁钢管离心混凝土管桩研制应用新技术填补了管桩行业空白,为精密设备安装及优质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宝钢四连铸、浦钢2250毫米工程等宝钢“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中成功运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从锐意开拓进取的“志士”,到国家冶金事业的“臂膀”,在几十年的宝钢建设历程中,中国二十冶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一路筚路蓝缕绘就了宝钢188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这一征程如虹的史诗。“鲁班奖”不仅仅见证着二十冶人把工程质量视为生命而奋斗的岁月,也警醒着二十冶人时刻保持精益求精,每一步都需走的踏实而坚定,才能匠心“质”造,筑梦未来。
(中国二十冶 李静)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