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制造业质量控制水平

2019-10-18 15:41:35 | 来源:经济日报 | 责编:陈晨

  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当前许多国家都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到重要战略地位。面对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任务,提质增效升级正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制造业质量全面提升,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

  提升计量、标准和检验水平,夯实制造业质量控制基石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对质量发展支撑而言,计量形成质量控制的基石与根据,标准化引领着技术进步与质量提升,合格评定则塑造质量品牌、建立质量信任。

  计量是产品质量和质量优势的基本保证。计量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的“眼睛”,在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都依赖于稳定的计量检测与管理。

  没有科学、准确的测量,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变革的交汇口,所有制造业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数据是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就是生产力,产业数字化是发展方向,而数字化的来源,就是计量检测手段提供的数据。因此,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的新时期,计量不仅是工业的“眼睛”,更是制造业的“大脑”,企业的计量素质决定了其质量控制能力与产品技术水平,决定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前景;而国家的计量能力决定了技术开发能力与科技创新发展。可以说,没有计量就没有科技创新,没有计量就没有现代制造,没有计量就没有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引领质量。先进的标准能为质量改进提供路线图,从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带动从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到关键工艺、重大装备乃至整个最终产品产业链的质量提升。标准化是促进制造业减少经济核算成本的基本保证,也是集约化生产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标准化体系的坚持一贯性、可溯源性和准确度,直接影响自主创新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标准是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是权威的象征,关系到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当下,标准化影响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比如,智能工厂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设备层面的基本功能组件,第二个层级是车间层面的控制系统,第三个层级是工厂层面的生产执行系统(MES),第四个层级是企业层面的集成应用软件。在这四个技术层级中,第一个层级一般不互联,而是在第二个层级上实现互联,这一层级我国制造业已实现标准化。第三个层级的互联是打通制造层面和企业层面两套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桥梁,目前在我国比较难以实现,就因为MES系统是定制的,标准难以统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服务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多个环节。既可以通过技术优势介入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发挥着传递信任的作用;在采购管理、技术管理、组织与系统设计等环节也可以介入。对于我国大量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借助检验检测认证在研究开发、质量保证、营销背书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营销和品牌运作能力,帮助企业从全球价值链低端逐步跃进高端环节。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服务业可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中国制造打造国际市场准入服务平台和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本地化测试平台,构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的检测认证体系,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成功进入全球市场。

  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对于建设质量强国,迈向质量时代,加快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法律法规是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大力量。要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确保真正的创新引领发展;要严打假冒伪劣,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要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为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动中国制造业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提倡信用文化。信用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全社会要大力提倡信用文化,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而质量诚信文化是社会信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增强企业和消费者对失信行为的监督意识,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社会氛围。全社会的信用文化和诚信精神是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是加强质量教育。质量重在意识,意识首靠教育。目前在我国商学院本科教育和MBA等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中,质量教育被忽略。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商学院并不开设质量管理等相关课程,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标准化意识缺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教育做起。要唤醒企业的质量意识,唤醒全社会的质量文明,真正促进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先从教育和人才抓起。

  (梁琦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