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中国智能高铁迈出了自主发展的新步伐,向着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资料图:高铁。记者 贺俊怡 摄
5日,在北京举行的“智能高铁发展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十周年论坛”上,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指出,在中国高铁智能建造方面,铁路部门将通过BIM、CIM等技术的融合运用,不断提升高铁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确保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以上、2025年达到3.8万公里左右、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在中国高铁智能装备方面,铁路部门将研发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的智能型动车组,全面掌握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改善高速列车振动、噪音等指标,形成复兴号系列产品。
在中国高铁智能运营方面,铁路部门将建成中国大数据中心,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分析掌握客流变化情况,实施更加精准的运力资源配置,完善高铁“一日一图”运输组织模式,使高铁调度指挥、运营组织更加灵活高效。
在中国高铁智能服务方面,铁路部门将促进高铁网与互联网双网融合,推出旅客行程规划、综合交通信息共享等服务,拓展完善网络购票、订餐、购物、宾馆预定和高铁+共享汽车等一条龙服务,让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温馨。
陆东福披露,在中国智能高铁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铁路将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2018年8月8日,复兴号将在京津城际铁路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2019年,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将率先在京张高铁投入运用,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亮丽风景线;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将建成通车,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运力保障;今年四季度,电子客票将试点运营,明年将在全国高铁推广;2019年,超长版的17辆编组复兴号将投入京沪高铁运营。
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近十年来,京津城际铁路累计安全运送旅客2.5亿人次,接待了65个国家300余名政要的乘车观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近十年来,中国高铁迅猛发展,现已建成“四纵四横”的庞大高铁网络,而“八纵八横”的雄伟蓝图也即将呼之欲出。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中国已开通2.5万公里高铁线路,占世界高铁总量的三分之二。
陆东福表示,中国高铁事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高铁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输效率世界领先。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记者 周音)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