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扩面、提质
2025-10-17 13:28:43来源:证券日报网责编:卢家傲

  “在政策持续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扩面、提质,彰显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司一级巡视员毕晓颖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沪深北交易所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简称“指引”)为依据,结合企业需求,适时丰富编制指南,并做好明年强制披露后的政策评估,不断优化披露制度。同时,证监会不盲目追求披露家数,而是会在政策评估和企业实践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扩大覆盖面的节奏。

  新“国九条”提出,“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据毕晓颖介绍,证监会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制定指引,这是国内首个系统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的强制性规则。同时,指导交易所就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印发编制指南,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目前,已经印发“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前不久,还就“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份议题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今年证监会修订的部门规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也专门明确,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已经形成以“交易所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编制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披露制度体系。在政策持续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扩面、提质,彰显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

  据悉,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披露率持续提高,披露内容更翔实客观,可持续相关治理进一步夯实,披露涉及的议题更加聚焦,实质性更强,可持续评级提升。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可持续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披露公司的市值占到全市场的七成左右。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市场已经有近半数公司较为系统地披露了可持续相关信息。

  此外,截至去年年底,沪深两市有三分之一的公司MSCI ESG评级有所提升,其中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由五年前的0提升至7.2%。ESG评级的提升成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的重要体现。

  毕晓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新“国九条”要求,坚定不移支持引导上市公司做好高质量的可持续披露。

  一是继续按照“积极借鉴、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彰显特色”的原则,坚定不移逐步完善制度。一方面,借鉴国际可持续披露领域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其成熟和有效做法,加强与国际各类可持续规则的衔接;另一方面,国际可持续披露领域存在的杂音、噪音,也正说明了可持续披露总体仍是新生事物,还需要不断探索、持续完善,因此不能照抄照搬、走极端。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沪深北交易所以指引为依据,结合企业需求,适时丰富编制指南,并做好明年强制披露后的政策评估,不断优化披露制度。

  二是继续按照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坚定不移推动政策落地。目前,指引要求个别重要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强制披露,涉及400多家公司。强制披露家数虽然不多,但市值已经占到全市场半数以上。要求强制披露公司自2026年首次披露,其中已经有95%的公司提前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执行指引有很好的基础。对于尚未进行披露的强制披露范围公司,证监会将督促交易所加强针对性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首次披露。同时,还有上千家公司自愿披露可持续报告。可以说,目前的披露范围总体能够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对于不在强制披露范围的中小企业,鼓励企业量力而行,不作强制要求。证监会不盲目追求披露家数,而是会在政策评估和企业实践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扩大覆盖面的节奏。

  三是继续按照行胜于言、言必求实的实践导向,坚定不移引导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披露。证监会将继续坚持实践导向,引导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书写好可持续发展报告。一方面,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指导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对企业加强培训,提供更多案例,帮助企业识别、披露可持续领域的重大风险和机遇;另一方面,持续规范可持续披露,加强监管,督促如实披露,实现内容更均衡、重点更突出的披露。(证券日报 记者 吴晓璐)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