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 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2025-08-11 11:34:03来源:中国证券报责编:韩东林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6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季节性因素叠加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2%,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环比降幅比6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降幅与6月相同。

  消费领域价格现积极变化

  “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消费领域价格继续呈现积极变化。”董莉娟表示。

  7月份,CPI环比上涨0.4%,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主要受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董莉娟说,7月份,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六成多。其中,受暑期出游旺季影响,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9%、9.1%、6.9%和4.4%,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1个百分点。此外,7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6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核心CPI同比持续回升。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继续比6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7月份,CPI同比持平,主要受食品价格较低影响。董莉娟说,受上年同期价格基数较高影响,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6月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9个百分点,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6月增加约0.24个百分点。

  “7月以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叠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对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治理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物价运行边际改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持续加码,内需恢复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或带动国内物价小幅回升。我国CPI有望持续温和修复。

  PPI环比降幅收窄

  7月份,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6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

  董莉娟表示,7月份PPI环比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季节性因素叠加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部分行业价格下降。“夏季高温雨水天气增多,一方面,建筑项目施工进度放缓影响建材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河流水量充沛,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的补充替代作用明显增强,电煤需求减少,电价下降。”董莉娟说。

  此外,董莉娟分析,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7月份,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环比降幅比6月分别收窄1.9个、1.5个、0.8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合计对PPI环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0.14个百分点。

  7月份,PPI同比下降3.6%,降幅与6月相同。董莉娟分析,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董莉娟表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回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重点产业产能治理逐步推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相关行业价格同比有所回升。7月份,烧碱价格上涨3.6%,玻璃制造价格降幅比6月收窄0.9个百分点;飞机制造价格上涨3.0%,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0.9%,服务器价格上涨0.6%。

  此外,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董莉娟表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升级类消费需求增加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7月份,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3.1%,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3%,保健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2%,自行车制造价格上涨0.6%。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分析,PPI环比降幅收窄,反映出政策发力见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竞争秩序建立健全、内需逐步抬升等积极变化。未来几个月,伴随着上述积极因素不断显效,叠加基数效应释放等因素的影响,PPI面临的压力有望继续减轻,出厂价格中枢水平有望持续抬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