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从一家国有险企实践看保险资金如何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5-07-17 09:32:09来源:新华社责编:田蜜

  保险资金是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哪些形式支持实体经济?如何更好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记者在青海等地进行了调研。

从一家国有险企实践看保险资金如何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_fororder_202507165971c0517737440dab84c68049d0d827_6c911656b827433c9721fe529b37b7fd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羊峡水电站。新华社记者金良快 摄

  青海大地上,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昂首挺立,守护黄河安澜。

  “作为根治黄河水患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对洪水的削峰率超过40%,能够大幅减轻下游防洪压力。”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下游地区灌溉保证率由56%提高到80%,为黄河流域9省(区)的粮食供给提供保障。

  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社会资本等是这类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保险资金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来源稳、久期长等优势,是天然的耐心资本。”中国人寿集团旗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峻说,这种优势能够有效匹配电力清洁能源产业投资资金密集性、收益稳定性以及投入产出长期性的特点需求,为龙羊峡水电站等民生工程源源不断地输入发展动能。

  据介绍,2017年,中国人寿出资80亿元投资“电投黄河(嘉兴)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债转股基金,用于向青海黄河公司增资,2019年再次以90亿元股权投资领投青海黄河公司项目。

  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安江高速、新疆哈密光伏电站、中石化川气东送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型工程和项目建设获得了保险资金支持。

  以头部保险资管公司数据为例,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超6.5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超4万亿元,投资支持社会民生领域建设规模超2400亿元。

  “保险资金与基建项目融资需求契合度较高,可通过投资股权、债券、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以市场化方式满足国家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说。

  据了解,当前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主要通过固定投资、权益投资、另类投资等途径。其中,固定投资和权益投资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标准化债券、股票、公募基金等,另类投资主要涵盖另类债券、另类股权、资产支持证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产品等。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赵晖介绍,除青海黄河公司项目外,中国人寿通过多种另类投资形式布局民生关键领域。例如,设立30亿元“中国人寿—中粮1号股权投资计划”,支持粮油加工产能扩建、技术与装备升级;2000万元投资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支持水利工程保障用水供应;发起设立25亿元“中国人寿—长沙轨交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长沙地铁3号线……

  “相较于聚焦二级市场的传统投资,另类投资可以通过更加灵活、定制化的方式,直接投资于企业和项目,服务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领域发展。”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直接投资事业部执行董事林华说。

  今年以来,我国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较低的市场利率水平为保险资金投资与运用带来了一定挑战。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投资需要完成动能转换,从原有的负债驱动进入权益驱动时代。”赵晖说,当前,相比固定投资,股权类投资具有更好的成长性,在对实体经济实现耐心资本注入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较高收益,帮助险资更好实现负债与投资端的平衡。

  “险企还应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掌握投资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林华说,在宏观层面要对经济周期做好研判;中观层面要把握好关键行业的研究,特别是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相关行业和新兴产业;微观层面要紧密跟踪客户的动态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灵活的、定制化融资方案。

  面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等约束和市场不确定性,保险公司还需要持续提升投资风险防范能力。

  “险企可通过深化金融科技的运用,优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更及时、精确地识别风险。此外,还要加强投资标的管理。投融资双方需要充分履行管理责任,并运用好外部监督手段及时识别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记者 张千千)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