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获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业内专家指出,《意见》从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规划了具体的5年“施工图”,有助于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意见》强调,经过5年左右的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现代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意见》在原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体现出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通过“越开越大”的大门,要让其“越开越好”,从《意见》的多处提法可以看到更加务实详细的未来“施工图”。
具体来看,《意见》提出,要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增强服务贸易发展活力,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允许免予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探索建立进口食药物质“白名单”制度,允许食品用途的食药物质按实际用途通关。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申请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成为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自贸试验区可以利用‘试验田’的优势大胆探索,从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白明认为,《意见》提出的“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等具体措施与国家当前发展战略相契合,是对关键性贸易难题的精准施策。
《意见》指出,要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市场开放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自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商务部在自贸试验区率先推出一系列引领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22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82.5亿美元,占全国的24.3%,比重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对吸引外资产生显著带动作用。
聚焦重点产业创新探索,《意见》提出,要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区域,通过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可以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促进国内外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认为,《意见》明确强调要“统筹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这一创新举措将打破现有各类功能区的“条块分割”和“政策壁垒”,形成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
此外,《意见》明确,要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要构建高效畅通开放通道,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强化陆运空运辐射能力。
“《意见》围绕打造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的重要枢纽,对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体系,推进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实际上是抓住了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牛鼻子”,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意见》还提到,要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序扩大金融开放。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意见》强调,各有关地方、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在此前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全力以赴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记者 陈涵旸)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