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图为京西智谷展示中心。受访者供图
“门头沟区已经成为北京市智能算力重点布局中的京西‘一极’,被列为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近日,在第三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介绍。
门头沟区立足地区实际,在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如今,人工智能成为门头沟区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而门头沟区重点打造的京西智谷,则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可靠的算力资源。
用好产业化大模型“集训基地”
3月中旬,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京西智谷,探访华为昇腾系列算力集群。“这是北京市首个自主创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算力总规模可达到每秒执行500万亿亿次计算。接下来,我们计划将算力规模拓展至目前的两倍以上。”北京昇腾创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薪宇告诉记者。
如此庞大的算力规模,发挥怎样的作用?闫薪宇透露,这个超级算力集群支撑的模型调优工场,堪称产业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集训基地”。
日前,国内首个模型调优工场在京西智谷上线,为传统企业实现高效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智能化转型需求。然而,不少科研机构、传统企业缺乏相应的配套算力和数据,导致智能化进程受到制约。而京西智谷的模型调优工场将帮助它们打通智能化进程中的堵点。
“科研机构、传统企业只需提出需求,我们就能立即整合模型调优工场的资源,为其寻找最匹配的大模型,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提供高效专业的调优适配服务。”闫薪宇说。
例如,针对超大城市极端灾害天气的预测需求,模型调优工场按照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的需求,孵化出人工智能预测大模型;借助模型调优工场强大的算力支撑,阜外医院正在训练并优化心血管医学影像分析模型。
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落户京西智谷。该公司数智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张小剑说:“基于公司历史业务数据开发出的调优大模型,将险种推荐准确率从不足10%提升到80%以上,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可靠助力。”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认为,模型调优工场对传统产业和初创企业的助力作用不可低估。“这里有成熟的经验、平台和资源,各行各业凡是需要低成本高效训练大模型的,都可以到京西智谷来。”
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
离京西智谷不远的北京地铁S1线“上岸站”,因独特的站名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去打卡。而京西智谷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欢迎更多青年人才到来。
2023年,门头沟区率先发布全市首个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专门人才政策——《关于实施算法人才集聚行动 打造“京西智谷”的若干支持措施》,在创业空间、算力支持、算法交易、融资保障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为算法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为进一步增强人才黏性,门头沟区推出京西人才“永定卡”。该卡涵盖健康、交通、住房、文化休闲等十大类15项特色服务,助力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
“我来京西智谷工作已经两年了。这里环境好,配套设施完善,算力集群强大,为科研人才产出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智子引擎(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韩宇说。该公司与京西智谷合作,“接住”门头沟区应急管理局提出的需求,打造了一款应急大模型,该模型能够应用于防火、防汛、安全生产等多种场景。
作为北京市四个人工智能重点布局区之一,门头沟区深度融入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京西聚智计划”为抓手,创新实施“灵山计划”“智谷计划”“百花计划”“永定计划”4个专项计划,打造招才引智的“强磁场”。
门头沟今年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学院落地京西智谷。该学院旨在培养工程师,塑造“懂技术、有担当”的数字时代开拓者,为在京高校、职校及津冀相关院校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机会,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在京西智谷学习、就业。
北京京西智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鹏介绍,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京西智谷人才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人才和产业“双向奔赴”,与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开展产业人才定向培养。
厚植“AI+产业”发展热土
《门头沟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发挥产业要素的核心价值,以普惠算力为基础,以产业应用为牵引,在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同步发力,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创新应用成果,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京西智谷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领域涌现一系列成果。京西智谷发布了首个人像和身体可控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元婴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Awaker、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中医艾灸机器人、校园智能体服务平台等。
门头沟不断打造行业应用场景标杆,训练发布自有知识产权文生视频大模型“潭柘智空”;孵化“视界通”智能体等多个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首发大模型;启动京西智谷智能数字人运营基地,推动智能数字人在司法、教育、应急等多个应用场景落地。
去年12月,门头沟区揭牌成立京西智谷通用人工智能育新基地。该基地聚焦北京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通过优化整合人才、成果、资本和市场等要素,聚力打造一个集产业优势、产学研资源、科技创新服务等于一体的培育基地。
同月,门头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5000万元“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创新应用引导基金及首批场景榜单,旨在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及统筹,引导区内政府部门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文旅、金融、司法等重点场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门头沟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我们将竭尽所能,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让门头沟区成为潜力更大、活力更足、动力更强、优势更明显的发展热土。”吕晨飞表示。(记者孙明源 华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