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全景。
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园区嵌入式幼儿园。
驶过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六和路,钱塘江畔一座造型形似“蛋壳”的建筑因其独特设计格外显眼,这里是“杭州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海创基地”),旨在加速科技企业培育和高端人才集聚。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1990年成立以来,高新区(滨江)吸引了众多海外高层次人才集结在此创新创业,并先后获得“中国杭州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授牌。
截至目前,依托海创基地的实体空间,高新区(滨江)已累计孵化科技企业90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上市(挂牌)企业9家;吸引留学人员5000余人,培育高层次人才64人(国家级39人),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知名的留创园区。
见证,从“树苗”到“大树”
对于华桂潮来说,“创业”二字是贯穿人生的关键词。
赴浙大求学,后去美国继续深造,1999年,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下,华桂潮回国创业,博士毕业前与导师共同创立了公司,随后,凭借40万美元启动资金,华桂潮于1999年在杭州高新区创办了伊博电源(杭州)有限公司,这也是他的“二次创业”。
伊博电源(杭州)有限公司成为杭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首家批准入驻创业园一期工程园区的企业,获得了17万元的政府孵化基金。
“在杭州考察时,高新区刚刚设立没几年。”华桂潮回忆道,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基于对创业环境的认可,“我们对留在这里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对配套服务也很满意,政府支持、硬件设施和创业氛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到时,华桂潮喜欢站在办公室窗前,欣赏宁静、朴素的园区。“那时窗外是空旷未开发的土地,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和正在建设中的园区,街道两旁的树木和绿地也刚刚栽种,城市的烟火气还没在这里燃起,整个区域散发着一股朝气蓬勃却又略带青涩的气息。”回忆起彼时情形,华桂潮感慨万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拓荒者’。”
2007年,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华桂潮按捺不住开拓挑战的激情,创立了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飞特”),起征“三次创业”。2012年,英飞特正式入驻海创基地。“当地政府也很有远见,帮我们预留了空间,很快产线就‘嗖嗖嗖’地铺开了,销售额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华桂潮说。
2016年,英飞特“孵化出壳”从海创基地搬到总面积达13.6万平方米的英飞特科技园。这几年,科技园不断吸引其他初创企业入驻,成为区内又一创业孵化点,为更多怀揣梦想的创客在这里启航。
吸引,归国落地是心之所向
留学瑞士,扎根杭州,这是杭州宇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称电子”)首席技术官、联合创始人许鹤松的人生轨迹。
博士毕业后,许鹤松醉心于单光子技术研发,足迹辗转于西欧多处。他曾在瑞士艾迈斯半导体担任单光子传感器设计师,主导开展了多款基于CMOS SPAD产品的设计工作,也曾远赴意大利FBK研究院,为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提供SiPM单光子探测器设计。
随着全球单光子探测技术步入大规模量产新阶段,许鹤松敏锐地洞察到,单光子探测芯片在未来势必会逐步替代传统的光电器件,“无论是消费电子、医疗影像,还是3D传感器等前沿应用领域,未来都将广泛依赖单光子探测芯片。”
但彼时的中国,虽然是此类芯片的最大需求市场,但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相较于国际水平仍显滞后,意识到这一点,许鹤松萌发了回国的想法。
“开拓国内市场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作为中国人的初心——想要将我所热爱的技术播种于我所热爱的土地,结出我们自己培育的‘果实’,这可能也是大多数海归人的共同心愿。”许鹤松说。
2017年,许鹤松跟随创始团队一同归国,成立了宇称电子,并作为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首批孵化企业,正式入驻海创基地。成立7年来,在许鹤松带领下,企业不断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我们第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是来自医疗领域的客户。”许鹤松介绍,在其帮助下,客户实现了高端分子影像PET/CT的国产化,推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升级。
2021年,宇称电子与合作客户开始了SiPM+ASIC车载激光雷达方案的搭建,目前已成为行业最主流的方案;今年,宇称电子又推出了2通道、4通道、8通道的激光雷达专用ASIC芯片,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精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可以说,凭借前瞻技术布局与深厚储备,宇称电子精准契合国内单光子探测技术普及需求,占得了市场先机。
“国内的科研生态和市场需求恰似强劲‘引擎’,推动产品迭代、推陈出新,并快速响应市场诉求。这对我们做研发的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许鹤松表示,只有不断向前看、向前走,始终快市场一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支持,成为成就彼此的好朋友
2020年,还在美国波士顿求学的赵雪琛与远在英国留学的好友朱宣睿交流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全新研究方向——如果人们对于衰老的关注如此迫切,能不能让器官的衰老成为可视“走表”,将难以捉摸的未来呈现出清晰可辨的趋向?
毕业后,赵雪琛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主的实验室成果转化项目,在此期间,他与多位美国院士、顶尖学府教授、博士建立起密切联系,其中就包括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周广宇。
而彼时的周广宇,在癌症早筛、DNA甲基化研究中已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发表于《科学》、《自然—遗传学》等一系列顶级期刊。
于是2021年,赵雪琛回国创业后,第一个便想到了周广宇,邀请他率队回国,共同创立了杭州悦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泰科技”),并入驻海创基地。
作为全球首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长寿科技企业,悦泰科技在成立初期,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仍鲜有企业或机构涉及“器官衰老时钟”技术。市场空白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作为悦泰科技联合创始人的朱宣睿却产生过一丝担忧:“这一技术的前期研发投入巨大,相比较而言,利益回报周期则较长,这意味着我们在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急需园区给予政策与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在初创阶段,悦泰科技面对巨大的资金难题,团队一筹莫展。“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为其提供了创业启动、办公场地、技术研发等系列补助,确保其顺利运营,渡过难关。”海创基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专员汪艳春说。
为了服务新一批入驻基地的年轻企业,海创基地引入法律、财税、知识产权、融资等专业机构,更设立自助办事服务区,一站式处理涉18个业务部门的124项事务,为生物医药、芯片开发等从事“高精尖”领域、开发周期较长的高新企业提供安心的创新环境。
在海创基地协助下,2021年,悦泰科技成功取得了高新区(滨江)“5050政策”支持。汪艳春告诉记者,该政策是高新区(滨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是省内最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以政策供给侧改革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赋能,推出最高19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等重磅政策,瞄准科技前沿,鼓励技术创新,支撑发展后劲。
目前,悦泰科技已完成多个器官衰老模型的构建,并在抗衰物质筛选平台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很幸运,高新区(滨江)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善于接纳新兴事物。年轻团队在这里有底气大胆创新、有舞台大展拳脚,更有机会着眼未来,不断开发新领域、新优势。”朱宣睿说,“如果要形容企业与海创基地的关系,我们更像是手拉手的朋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记者 窦瀚洋,本文照片均由海创基地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