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第二届链博会展览面积增至12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较首届增长约20%——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024-10-29 09:34:1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田蜜

  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筹备情况。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第二届链博会将于11月26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主题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

  中国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二届链博会展览面积增至1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较首届增长约20%,将助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上下游企业“手拉手”找伙伴

  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第二届链博会聚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展览展示为主体,将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具体看,有3个特点——

  凝聚“链博智慧”。预计将有1000多名中外政商界代表出席第二届链博会开幕式,进一步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开幕式上将发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北京倡议》。围绕各链条和展区举办7场主题活动。

  全链全景展示。在首届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五链一展区”的基础上,本届链博会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展览面积由首届的10万平方米增至12万平方米,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设立绿色农业链分展区;6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现场观展。

  “链”味十足。将“链”味贯穿链博会筹办的全流程各环节,不仅展销商品,也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不只关注短期交易,更注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展商之间不是“掰手腕”抢客户而是“手拉手”找伙伴。

  境外参展商占比提升

  首届链博会上,515家中外企业参展,各方举办360多场配套交流对接活动,超过1.5万人参与,发布了23项研究报告、宣言、标准等,签署了200多项合作协议、意向协议。

  “与首届相比,第二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张少刚说,截至目前,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上升到本届的32%,参展国别近70个,其中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的比重达到50%;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参展企业的比重超过60%。与首届相比,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分别增加42%、46%和70%。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国际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以及来自日本、英国等50多家境外商协会及全球知名企业确认组团到会洽谈交流,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张少刚表示,第二届链博会专业化程度更强,将集中展示各个链条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中交集团、康宁、耐克等首次展示其全产业链布局和生态,马士基、住友电工、强脑科技等将首发首展首秀70多项产品;创新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并全球首创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两项重要指数。“此外,我们突出绿色办展,制定了‘绿色搭建、绿色运营、绿色餐饮、绿色物流、绿色推广’联动方案,对场馆进行能耗升级改造,形成‘循环展示,回归到零’的低碳展览运行链条。”张少刚说。

  全方位促进企业交流对接

  产业链供应链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第二届链博会在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包容性发展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本届链博会将促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国贸促会办公室主任于毅说,本届链博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商,既有占境外参展商50%的欧美企业,也有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企业。来自4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总量的40%。邀请非洲企业参展,并提供免费展位和搭建服务等支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进行展示和推介。

  于毅表示,本届链博会将帮助各国的大中小企业依托链博会平台更好地融通发展。博览会上,除了75家世界500强企业、83家中国500强企业,还将有一大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以及各国中小企业参加。本届链博会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对接、技能培训等多项支持措施,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第二届链博会上,预计有100多个境内外观展团组和专业观众团来到现场。我们将根据不同国别、地区和行业团组实际,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展会参观线路,灵活多样组织洽谈活动,协助来自国外的专业观众到地方和企业参观考察,全方位促进企业交流对接。”于毅说。(记者 邱海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