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合肥高新区: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2024-08-13 17:26:25来源:科技日报责编:田蜜

合肥高新区: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双提升_fororder_4705407_lix_1723185254619_b

图为合肥高新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零碳工厂”。合肥高新区供图

  暑假期间,位于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的新晋城市地标——合肥科技馆蜀西湖新馆,成为家长“遛娃”的好去处以及人们体验前沿科技的打卡地。

  合肥科技馆蜀西湖新馆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在场馆屋顶建设了一座60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60万度,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打造绿色、环保、智能的“零碳场馆”。这成为合肥高新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推动产业低碳转型、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合肥高新区在绿色低碳赛道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此前,高新区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园区名单。”近日,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推动企业节能降碳

  合肥高新区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绿色招商,并积极引导企业在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3月,合肥高新区2024年首个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GEOVIS Online在线数字地球建设项目有了新进展,项目1号研发楼正式开工建设。这座高达174.35米、共规划38层楼的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约61836平方米,不仅是合肥市打造的重点高星级绿色工程,也是推动高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合肥小林日用品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区绿色智能化基地项目二期竣工仪式日前在合肥高新区举行。该项目计划打造“近零能耗建筑”,成为高新区构建绿色低碳建筑的又一创新实践。

  2023年,合肥高新区推荐的8个项目成功入选合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推荐的3家企业入选合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产业基地)。高新区内3家企业入选第一批合肥市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此外,合肥高新区重点发展以光伏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作为国内知名光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合肥高新区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电源”)通过技术和管理双途径实现节能降耗,持续提高能源生产率。2023年公司全年节约电力超1300兆瓦时。

  阳光电源于2021年成立阳光慧碳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零碳解决方案和服务,涵盖基于平台化的评估测量、碳中和规划、智能减碳、能碳运营、碳信用减排、认证赋能等,为合肥高新区的产业园区、工厂、医院、学校、交通等场景提供减碳服务,助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合肥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实施了针对工业企业的碳积分制度,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奖”,激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实现了碳排放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这一制度不仅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降碳目标,还促进了碳排放资源的有效配置。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还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完成了60余家企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和低碳效能。同时,合肥高新区独创金融产品,支持40家企业获得3.2亿元融资,助力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方向迈进。高新区建成了省、市级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200余家,并在2023年新增了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树立低碳园区标杆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积极创建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助力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阳光产业园是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生产基地,主要从清洁能源替代、高效用能、智能碳管理三大方面,开展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实践。

  阳光慧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韦告诉记者,阳光产业园已建成并网的屋顶光伏系统总容量达7.69兆瓦,并计划持续扩容。园区内所有光伏年均发电量超过600万千瓦时,2023年光伏消纳率达95%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274吨。此外,阳光产业园还安装70台充电桩,助力员工出行和物流转运。

  “接下来,阳光产业园将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持续增加绿电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力争在2028年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能源生产率提升35%的目标。”陈韦说。

  2014年,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办的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下简称“合肥创新院”)成立。合肥创新院产业园区随之建成。

  合肥创新院院长吴仲城介绍,合肥创新院产业园区在设计之初,就以建设“低碳信创智慧园区”为目标,率先打造可复制的低碳示范园区。

  合肥创新院产业园区携手所培育的低碳领域优质企业,打造光伏屋顶、光储直柔系统、风光互补路灯、光伏车棚等绿色设施。园区屋顶安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全面覆盖了从照明、办公到新能源车辆充换电等各类能源需求。园区内鼓励使用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氢能汽车等零碳交通工具,投放无人驾驶汽车、电动观光车满足园区企业员工和访客的需求,以无人电动打扫车完成室外清洁。同时,园区合理规划充、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累计配备电动汽车充电桩213台,换电站1座,以电能代替化石燃料。

  “园区内8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屋面,年发电量约12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40吨。”吴仲城说。合肥创新院产业园区低碳与智慧并存,园区通过物联网平台构建的能源管控系统与碳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园区碳排放的精准核算与高效管理,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

  “合肥创新院产业园区是合肥高新区低碳园区建设的典型案例。”张艳表示,高新区将以合肥创新院产业园区为样板,探索“光伏+工商业”“光伏+产业园”“光伏+数据中心”“光伏+建筑”“光储充一体化”等多元化融合发展新场景,有效提升绿电自用比率,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购买绿电。

  2023年,合肥高新区以仅占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2%的GDP、近25%的税收和近42%的规上企业利润,单位能耗营业收入位居安徽省第一。展望未来,合肥高新区设定了两阶段目标。“第一阶段,高新区将于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工业体系;第二阶段,至2030年,高新区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绿色低碳高端化、能源利用清洁高效化、土地节约集约化、城市空间治理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引领周边乃至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张艳表示。(记者洪敬谱 实习生吴语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