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长治严管 网约车才跑得稳

北京日报2019-08-16 09:37:55

  14个平台、21次检查、114张罚单……近段时间,针对网约车平台给无资质车辆派单等违法行为,上海展开多轮检查,并出手重罚。其中,不合规车辆超八成的滴滴收到550万元的罚单,美团出行被罚147万元。但强力监管下仍有平台拒不清理不合规运力,大有“赖”在“黑名单”里的架势。

  自2012年冒头,到如今成为常规业态,网约车在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治理难题。几年来,针对网约车平台存在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注册车辆没有运营资质、定价调价过于随意等等问题,各地建章立制、监管处罚一直未断。可相关部门三令五申,有些平台却总是习惯于“顶风作案”,一轮轮整改效果不彰或难以保持。诸多“老大难”迟迟不能破解,也激起了各方的不满情绪。乘客抱怨,车价见涨服务没涨,夜间、雨天不加个十几二十块调度费根本“无车可坐”,自身安全问题更是难以保证;而司机们也称“两面受气”,平台实际抽成高于约定,遭投诉又要交罚款,辛苦一天下来,“开空调的钱都赚不够”。

  乱象频仍,平台为何还敢跟监管“叫板”?无非是仗着业大成势。网约车这一新业态刚萌发之际,企业为站稳脚跟,以高额补贴、大发优惠券等形式,燃起了一场又一场价格战。几轮跑马圈地过后,行业逐渐显现出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局面,单个平台所占市场份额更一度高达80%以上。一来二去,“大佬”们底气十足,明知违规也不肯放下“到嘴的肉”,钻各种空子放低行业门槛,肆意给违规车辆派单。如此一来,这些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可破坏市场规则的代价却由社会来背,行业垄断的教训可谓深刻。

  从严治理并非为了“剿灭”网约车,恰是为了其能更好发展。作为新技术释放的红利,网约车本是便民的好事,可再方便快捷也要“装好刹车再上路”。说起来,网约车本质上与传统出租车行业区别不大,具备“互联网+”元素并不是其绕开监管的理由。这就好比今天虽能实现远程问诊,但网络背后的医生也得资质齐全,绝不能是江湖骗子。乐清女孩遇难等恶性事件仍历历在目,与其出事后承受群情激愤、口诛笔伐的压力,不如从源头就防患于未然。严格把控车辆准入门槛是企业应尽责任,如果平台不能做到自我约束,相应监管措施则必须足够硬气。比如,针对检查中拒不整改的情况,上海将会作出下架APP、停止其互联网服务等处罚,如此力度下各平台怕不会再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了。

  从消费者角度讲,人人都希望出行能够经济、方便、安全,但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规矩来校正纠偏,这一过程会伴随一定阵痛。让网约车真正成为城市风景而非“心病”,还需要大家协力,不给违法违规者任性空间。

阅读
 
责编:郑思雯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