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北展“老莫”餐厅乐声悠扬,场内俄罗斯风情演出正酣、场外小广场灯光秀绚丽,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正在热销。如水夜色中的活力满满,印证着北展开发夜经济的成功。
当代社会,“N倍速”的生活节奏将人们的作息时间整体推后,夜生活已然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社会景观,更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上是消费升级的表现,生动注释着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与消费繁荣指数。资料显示,英国于1995年便将夜经济纳入了城市发展战略,伦敦以此在12年间创造了超10万个工作岗位,2017年创收263亿英镑。反观北京,正处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减量发展的思路之下,寻找着新的增长点。“三驾马车,消费为王”,吹响“夜经济大开发”的号角,是北京适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撬动新经济增长点的举措。
从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出台“深夜食堂”门店最高50万元的扶持政策,北京的夜经济正被逐渐点亮。虽然各地都是热情满满,但目前的发展成果有大有小。举凡宾客云集者,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充分结合自身文化特色,让文化与消费碰撞出了火花。回头来看北展莫斯科餐厅,依托于新中国第一家俄式风情西餐厅的历史,主打异域情调,年轻人可以尝鲜,老年人可以怀旧。再如中轴线上的“深夜书房”雁翅楼,六百年前这里是皇城的守卫哨。古色古香的建筑配上中国书店特有的古籍修复、古旧书收售等服务,着实是一处可供都市人栖息心灵的地方。这些靓丽景观说明,发展夜经济要充分融合城市历史文化,二者互相借力,既能增加辨识度,更能获得生命力。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在千年历史的浸透下,四九城的一砖一瓦都有故事。而今日北京已经跻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列,前卫时尚的世界潮流在这里汇集碰撞。灿若珍宝、风格各异的文化富矿,随便取一瓢便可大做文章。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呈井喷态势,仅从“故宫跑”就能看出人们对京味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渴慕。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服务性消费对北京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70.4%。可以说,掘金夜间经济,需求侧已蓄势待发。我们相信,只要不断优化供给,势必能打造出符合北京气质、凸显北京个性的夜经济产品。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从古至今,人们都对灯火璀璨、歌舞升平的夜晚充满了向往。科学研判不同消费群体的兴趣和需求,因地制宜地做好文化与消费的融合,城市的夜经济必将释放出更多红利,广大市民定能更具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