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公募基金二季度调仓路径明晰 大幅增配港股
2025-07-29 09:42:51来源:证券日报责编:田蜜

  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收官,其调仓路径清晰展现。其中,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港股市场凭借独特的估值优势和结构性机会,成为公募基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已攀升至历史峰值,医疗保健与金融板块成为加仓主力,而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则稳居重仓股前列。这一趋势背后,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港股“高成长+高股息”哑铃策略的认可,也预示着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资金配置热潮。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对港股市场的配置热情持续提升。中金公司研究部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内地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剔除QDII基金)数量已达4048只,这些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合计达7343亿元人民币,较一季度末(6509亿元人民币)增长12.8%,占股票投资市值的比例从36.9%跃升至39.8%,创下自沪港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

  从基金类型看,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尤为积极。截至二季度末,此类基金的港股持仓市值达到4379亿元人民币,较一季度末(4112亿元人民币)增长6.5%;港股仓位比例从30.8%提升至32.5%,刷新历史纪录。

  公募基金重仓股中的港股数量明显增加。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和中芯国际4只港股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其中,腾讯控股连续两个季度稳居第一大重仓股宝座。另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的港股数量从一季度末的327只增加至360只,持股市值也从318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265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印证了公募基金对港股优质资产的持续青睐。

  从历史纵向比较来看,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呈现出阶梯式上升态势。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港股在公募基金重仓股中的配置比例已从2023年末的8.66%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9.91%。这种持续性的增配趋势,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正在系统性增强。

  从个股调仓方向可以看出,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在港股市场的选股逻辑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行业龙头地位,如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在各自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其次是成长确定性,创新药、新消费等具有清晰成长路径的板块成为加仓重点;最后是估值合理性,部分调整充分、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的优质资产重新进入机构视野。

  业内人士分析称,上半年公募基金大举增配港股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估值吸引力、流动性改善和政策环境变化构成了最核心的三大驱动力。

  展望未来,中国银河证券预测,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板块轮动仍然较快。当前港股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配置方面,建议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二是政策利好增多或政策利好持续发酵的板块,例如创新药、AI产业链、“反内卷”相关行业等;三是中报业绩表现超预期的板块,有望补涨。

  从资金流向看,南向资金的持续性成为影响港股后市的关键变量。中金公司预计,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记者 昌校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