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高铁过隧道时 为何也能打电话
2024-12-10 08:44:36来源:人民日报责编:田蜜

  早上8点15分,一阵“嘀嘀”的关门声过后,高铁列车从贵州贵阳北站缓缓驶出,驶向广西南宁。贵南高铁全线开通后,经常往返两地的贵阳市民常健有了新选择,“两个半小时就到了,还能随时打电话处理工作,一点不耽误事。”

  一条条新线不断延伸,我国高铁交通网越织越密。人们享受出行便捷的同时,在高铁上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过去,高铁上信号不好,一进隧道就“失联”;如今,和常健一样,许多旅客都有同样的感受,高铁上的信号越来越好,甚至过隧道时都能接打电话了。

  以贵南高铁为例。去年8月,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这是贵州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贵州首条覆盖4G+5G网络的高铁线路。由于山高谷深,线路桥隧比高达90%,仅贵州段,就要穿过68座隧道,总长133公里。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原则,贵南高铁顺利实现“高铁通、通信通”的目标。

  如何实现隧道内公共通信网络的覆盖?信号畅通稳定的背后有什么秘密?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电从哪里来。”中铁二院贵南高铁公网工程总体负责人梁莹说。

  经过细致调研和反复论证,施工方最终舍弃重新架线的想法,转而从铁路箱变获取电力。“铁路电力资源不仅电力充沛,而且用电等级高,能有效提升通信稳定性。”梁莹介绍,结合前期规划,施工方在贵州段共建共享铁路箱变94处,扩容铁路箱变53处。

  电的问题解决了,基站如何建?“考虑高铁进出隧道时,信号容易频繁切换,最容易影响通信质量,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勘察,依据线路穿行的地势特点,将通信站点排列成‘之’字形,并采用敷设双漏缆、下行频偏补偿功能等新技术新方案,克服崇山峻岭不利于通信覆盖的难题。”梁莹说。

  列车一路南下,穿过的隧道越来越多,正在通话中的常健,似乎有点担心信号不稳定,不自觉地靠向车窗一侧。当窗外的光线由明变暗,他转身透过车窗平视,隐约看到两条直线贴在隧道壁上,有手腕粗细,彼此平行,一直延伸到隧道口。

  “这是在隧道内敷设的两根漏泄同轴电缆,三大运营商通过漏缆进行信号覆盖,确保隧道内能正常通信。”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电务段通信技术科助理工程师高仲豫说,高铁列车的厢体会屏蔽信号,一般只能通过车窗部分接收信号,隧道内的漏缆被敷设成与车窗齐平,信号最稳定。

  同其他高铁线路相比,贵南高铁线路的地理条件特殊,完善基站布点是保障信号稳定最直接的方式。

  “以前客流量少,基本是1公里设一个通信基站,缆线长,信号传输速率会慢,衰耗也会更大。”高仲豫介绍,后来借助大数据,收集分析三大运营商的各自用户量,确定每500米设置一个站点,并升级成5G网络,“贵南高铁站点密度更大、设备数量更多、设备制式更新,信号切换更平滑。”

  仅在贵南高铁贵州段,就敷设漏泄同轴电缆268公里,建设基站368个,其中隧道内有243个。而且通过采用超级小区的网络规划模式,扩大了单个小区的覆盖距离,减少业务切换,有效缓解小区间的彼此干扰,降低小区重选和切换概率,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建设到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通过做好后期维护,确保通信的稳定性。

  “除了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巡检,沿线还配备无线电监测站,每个基站的设备还有警报功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可随时将信息传至控制室。”高仲豫介绍,相比贵州其他高铁线路,贵南高铁的设备警报功能已经实现升级,“缆线损耗、电力不足、射频通道改变等,都能发出相应警报,帮助技术人员节省排查时间,让故障处理更精准、更高效。”

  贵南高铁贵州段,要经过3座10公里以上的长隧道。列车在穿行九万大山一号隧道时,常健明显感觉通话有些杂音。“会听到沙沙声,但很快又恢复正常。”尽管如此,常健的乘车体验并未太受这个小插曲影响,“我经常在西南地区出差,坐过不少高铁,贵南高铁上的信号确实很出色。”

  据了解,近期,贵州将对省内多条高铁线路进行5G通信升级改造。随着新技术持续涌现,更快的速率、更广的覆盖、更稳定的网络,将为高铁旅客带来更优的通信体验。(记者 苏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