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门高新区内,建设中的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受访单位供图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江门赛区)暨2023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下简称江门高新区)举办。在此次总决赛中,江门高新区共有13家企业获得名次、1家获得优胜奖,获奖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并包揽了成长组特等奖、一等奖。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园和“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
“两中心一基地”大显身手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江门市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依托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江门高新区高质量打造“两中心一基地”,即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
10月7日,科技日报记者在江门高新区“两中心一基地”,看到了一款“神器”——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以下简称服务仪)。
服务仪基于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采用嵌入式开发技术,集成身份证核验、地理信息(GIS)、地图定位巡查等多项先进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信息核验、数据采集、事件上报、知识学习等业务场景的管理,形成工作人员“一站式”移动工作平台,快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全天候、智慧化进程。
“两中心一基地”创新先行。“两中心一基地”支撑暨南大学、航天网信、湘潭大学、五邑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跨部门跨地域社会信用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1578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孙永泉介绍,该项目将通过技术手段,把社会治理中的“德治”从抽象化概念转化为直观可视的数据。“这好比现在基层治理的积分制管理,项目将通过技术手段从社会治理角度建立一套道德管理体系,推动基层道德建设、群防群治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孙永泉说。
“两中心一基地”打响了品牌,也吸引了一批优秀企业入驻。数字广东智慧社会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华为(江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海康威视(江门)AI视频赋能技术创新中心等20多家企业加入了这个平台,在不同领域生产出创新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驻平台,我们计划下一步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企业力量凝聚在一起,瞄准社会治理各应用场景需求,研发符合实际治理需求的技术产品。”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林华介绍。
安全应急产业“火”了
在江门高新区,安全应急产业已经“火”了起来。
9月8日,江门高新区与东莞理工学院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共同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省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地和转化等多个项目。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对校地合作充满信心。他说:“通过本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省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在江海区的推广应用和创新合作,推动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直达‘生产线’。”
源源不断的“科技基因”正注入江门高新区安全应急产业中。截至目前,围绕安全应急产业建设,江门高新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五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集聚了大批创新载体平台。
江门高新区为何与安全应急产业结下不解之缘?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江门定位为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的核心城市。2021年,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为核心,在国内率先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发展格局。
对此,江门高新区制定出台安全应急产业扶持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从用地、增资扩产、人才等多要素、全方位支持产业园发展。其中,对新引进安全应急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区内原有企业转产扩产安全应急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重大科研项目本地转化落地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奖励……
有了创新的赋能和政策的支撑,如今,安全应急产业园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领跑,新锐企业多点开花,中小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格局。2022年,江门高新区全年规上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超180亿元,同比增长超18%,远超同期区内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022年12月,江门高新区以高分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成功进入国家队。截至目前,江门高新区全区拥有安全产业类规上企业64家。(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陈晓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