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财智 > 正文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满3周年 创业板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2023-08-25 08:53:2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田蜜

  2020年8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至今已满3周年。3年来,创业板功能更完备,创新成长特色更鲜明,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产品谱系持续丰富,吸引了大量中长期资金布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注册制改革3年来,创业板培育壮大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优质企业,为资本市场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

  市场格局持续优化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深圳证券交易所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推动审核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推动发行上市全过程规范、透明、可预期,为市场带来许多积极变化。

  看融资端,新兴领域表现亮眼。深交所数据显示,3年来,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新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值得注意的是,70余家注册制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3年复合增长率超30%,超310家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3年复合增长率达10%以上。

  看投资端,长线资金不断聚集。截至2023年8月23日,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的交易占比由注册制改革前的16.52%上升至34.59%,私募基金交易占比上升10.34个百分点至16.13%;外资上升6.11个百分点至8.02%,其中深股通上升3.15个百分点;公募基金上升0.57个百分点至4.52%;保险、年金、社保等长线资金上升0.58个百分点至1.52%。

  “我们优化完善了‘三创四新’(即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量化标准。一方面,强调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从创新性和成长性等维度制定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强调兼容性和灵活性,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置不同的标准,更好服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说,注册制改革让创业板吸引并服务了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全方位优化了市场格局。

  企业活力加速迸发

  注册制改革让创业板的“创新”特色更加彰显。据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的创业板坚守“三创”与“四新”的板块定位,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成为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

  首次公开募股(IPO)助力企业拓展新业务。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毛弋说,企业将创业板上市募集来的资金用于建设升级“灯塔”工厂,同时打造新能源头挂列车、进化传统燃油头挂一体解决方案的创新创业平台。“在创业板的支持下,中集车辆在新能源专用车领域不断探索开拓。今年上半年,我们已向北美客户交付了首批新能源冷藏半挂样车。”她说。

  再融资及并购重组为企业带来发展“加速度”。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华波说,公司在注册制下登陆创业板后,研发能力及持续稳定交付产品能力均不断提升。特别是创业板再融资功能让企业主业发展进一步加速。“今年以来,公司已经公布了再融资预案,实施了两起并购重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蔡华波说。

  中信证券全球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认为,过去3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塑造了更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表明,创业板为诸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通道、增添了宝贵的发展活力,深化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

  截至2023年8月23日,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统计,创业板公司涵盖了56个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排名靠前。

  蓝盾光电研制生产空气质量监测等系列仪器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立微的晶圆允收测试设备打破了国外寡头垄断……3年时间里,创业板支持并服务了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积极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企业经营业绩上。深交所数据显示,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5953.55亿元,平均每家实现27.42亿元,同比增长20.06%,合计实现净利润2534亿元,平均每家实现1.93亿元,同比增长10.88%。2020年至2022年,创业板公司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比值)超过5%的公司数量和占比均持续上升,创业板公司现金分红总额持续增多,股东分享到更多企业发展的红利。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审核标准更加透明、审核流程更加明确、审核沟通更加高效,企业上市的可预期性大幅提升,增强了A股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成完善的重要一环。”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说。(记者 王俊岭)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