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不妨给就业率“打打假”

经济日报2020-09-10 09:41:47

  “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尽管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高校软硬兼施让学生用“就业证”换“毕业证”,用好看的就业率装点门面等现象依然存在。

  就业率固然重要,但比就业率更重要的是查找自身不足、补齐工作短板、做实就业服务保障,进而帮助更多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脱离客观实际盲目追求就业率,甚至挖空心思给就业数据造假、注水,必然与提高就业率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会损害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笔者认为,要挤掉就业率中的形式主义“水分”,一方面,要优化细化就业数据统计方法,打破原来只由校方单方面统计就业数据并上报的做法,增加第三方独立机构联合开展就业数据统计,先由校方提供大学毕业生就业原始统计资料,第三方机构对资料搜集归档、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核实,同时联合社保部门对毕业生的实缴社保清单情况逐一比对,进一步修正数据统计中的偏差,最终形成就业率数据并上报,切实提升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

  另一方面,要抓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作风监管,杜绝就业领域中的形式主义,要盯住与就业有关的相关痕迹材料,特别是痕迹虚构、合同造假等“材料就业”“形式就业”问题,真正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进一步严肃就业痕迹管理;要抓住重数字轻质量的问题,改变唯就业率来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传统偏见,从根本上扭转过度追求华而不实的就业数据问题,以此倒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好就业服务指导、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上来,推动就业工作回归理性认识、不断走深走实。(陈 书)

阅读
 
责编:冯实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