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各地如何勇攀“高”“新”经济增长极

国际商报2020-08-03 09:09:15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各高新区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政来了,各地该如何巧借“东风”把握住高新区新政利好?如何促进高新区在扩大开放上发挥更大作用?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国际商报特约专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专家圆桌

  洪  勇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

  庞超然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肖  旭  清华大学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王高翔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东风”已至,各地如何用足用好高新区新政?

  洪勇

  细化本土落地方案 精准把控推进效率

  首先,各地应提高思想站位,加大《意见》的宣传力度,摸清本地产业基础,加快组织专家梳理《意见》提出的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等具体政策,做好前瞻性政策研究和政策解读,使各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其次,要抓好《意见》的落实。一是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举措,拿出更多针对性、差异性政策。二是建立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体系,进一步细化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考核。三是加快省级高新区的“以升促建”,支持有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申请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四是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成功经验,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五是鼓励向国家高新区下放省市经济管理权限。

  庞超然

  栽下梧桐树 引得金凤来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发展的初心,也是指导高新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则。对此,各地应充分把握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两大主要任务,更好优化创新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形成创新要素、高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型企业聚集的高地。通过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科技创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高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影响力的提升。

  肖旭

  统筹优质资源 铸就创新合力

  各地应在《意见》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推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对产学研合作、人才发展平台、分类评价与动态管理等进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下明确政府、用户、产业、高校、研究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创新合力;加大新基建发展力度,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产业集聚力,促进创新协同;弹性引进人才,推出高效、合理、动态化的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对创新活动的正向激励。

  发挥高新区引领作用 深耕新经济“试验田”

  王高翔

  各地应抢抓机遇,加快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高新区特别是国家高新区对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积极提升区域内开发区发展质量,加快推动省级开发区积极向国家级高新区靠拢。例如广州时隔23年再次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并提出力争到2023年晋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二是依托高新区新政加快创建探索一批新制度,以制度为核心推动新经济、新业态等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充分发挥高新区“试验田”的作用,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积累经验。

  如何促进高新区在扩大开放上发挥更大作用?

  洪勇

  政策先行 鼓励合作 对标国际 提升能级 善用资源

  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应做好以下五点工作:一要提升招商引资水平,针对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提供更多用地、融资政策支持。二要支持国家高新区与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三要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四要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现有产业、综合保税区、政务服务平台、贸易投资服务平台、金融平台等的开放水平和能级。五要加快融入全球知识网络、金融网络、服务网络,利用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

  庞超然

  鼓励创新要素集聚 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新时代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新区应更好促进创新要素和资源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创新领域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国内国际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以创新资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此,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扩大开放上,高新区要更好适应科技研发全球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利用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吸收更多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发挥创新产业的规模优势,通过扩大开放逐步形成高新区竞争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并通过高新区的不断成长更好推动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二是在扩大开放的路径选择上,高新区应用足用好《意见》所给出的优惠措施,通过创新领域的人员、物资设备、资金和信息充分流动促进国内国际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是积极鼓励园区企业“走出去”,鼓励园区内创新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开展国际园区合作,鼓励创新领域世界级企业成长,在国际合作中提高企业把握国际规则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和跨境协作,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肖旭

  他山之石 借以攻玉

  一方面,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国内要素循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打造高新区的创新优势,走好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另一方面,要以国际化视野积极主动地对接全球最新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加强对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扩大产业生态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王高翔

  提升产业链价值 抢占新时代机遇

  具体来看,应做好“三个引领”:一是引领构建全面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高新区更应加快将扩大开放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两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在扩大开放中强化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和互动,提高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引领保障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韧性。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高新区应在保持开放的同时强化自身创新载体作用,在更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与产业发展生态、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重点行业供应链韧性、根植性和控制力。三是引领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会的战略机遇下,高新区应服务于国家战略,对标国际加强原始创新和引领创新,抢占世界前沿科技制高点,打造更好的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

  高新区如何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形成差异化竞争?

  洪勇

  聚焦新业态 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

  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要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应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本地基础条件,聚焦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新经济领域。发挥先进产业与原有产业的协同效应,避免盲目布局。二是建立分类评价机制,针对中国不同区域的高新区设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对处于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发展基础和创新资源等情况的国家高新区提供不同的指导意见。

  庞超然

  规划差异+政策差异+定位差异

  高新区的差异化竞争有助于区域产业优势协调互补,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考量:首先可在规划设计上坚持差异化理念。在园区发展规划、主导产业设计等方面,围绕园区现有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寻找与其他园区不同的差异化发展路径,突出本园区的独特特点,避免园区间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

  其次,在园区企业招商和服务方面,应围绕本地产业集聚的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园区政策。医药研发企业较多的园区,应在药品研发、专利申请、危险品运输等方面为园区企业努力提供政策保障;软件开发类园区应在信息产业领域为园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通过差异化的引导政策逐步推动园区差异化发展。

  最后,在国际合作领域坚持差异化发展。针对欧美发达市场开展国际合作的园区,应在相关法律政策咨询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保障;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园区,可考虑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共同研发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指导。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引导企业更好开展差异化的国际合作,实现园区差异化发展。

  肖旭

  整合优势资源 政府细化服务

  中国区域之间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因此,各地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避免资源分散、交叉重复等现象。可以依托地区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知识积累以及科研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基础性技术攻关。以此为核心能力,健全各类优惠政策,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针对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环节,地方政府必须“补好位”,帮助企业跨越从技术供给到商业需求的“达尔文之海”。

  王高翔

  融合区位战略+把握产业特色+定位发展阶段

  步入新时代,开展差异化竞争应做好三个结合:首先,与区域战略相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高新区的差异化发展更应顺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正确把握高新区在所在区域、所在城市群及都市圈的定位,立足区域发挥功能,与区域内的高新区实现错位、互补发展。

  其次,与产业特质相结合。中国的高新区虽然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但发展重点各有差异,未来应进一步在新政的推动下明确自身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稳链和固链,在把握“高”与“新”产业特质的同时更为科学精准地明确在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发力环节,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谋划产业链条集群。

  最后,与发展阶段相结合。中国高新区建设时间与产业基础各有差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这样的阶段性特征也是高新区实现差异化与梯度化发展的基础条件。高新区在实现差异化竞争中应科学研判自身发展阶段,制定适合高新区发展的战略、策略与重点举措,建立起适合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好推动高新区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高质量发展。(国际商报记者 靖  雯)

阅读
 
责编:冯实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