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复苏—中国经济关键词

国际商报2020-07-20 09:31:44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上半年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相比于一季度同比下降6.8%,上半年经济降幅明显缩窄。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不仅给社会各界带来压力,还带来一丝担心和忧虑。中国经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复苏是萦绕在许多人心头的疑问。如今,中国给出了答案:在二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实现恢复性增长,整体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如何看待3.2%的增长率?从国际看,受疫情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遭遇经济萎缩:高盛等华尔街机构纷纷预测美国二季度GDP下滑幅度将在30%以上。美联储旗下的GDPNow模型亦预测,美国二季度GDP将下滑52.8%。欧洲央行则预计,欧元区经济可能在第二季度萎缩13.5%。在亚洲,机构预计日本二季度GDP将下降20%;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7月14日发布的二季度初步经济数据显示,新加坡二季度GDP比前一季度下降41.2%。

  多个机构的分析认为,中国将成为202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国家,GDP规模甚至将成为全球第一。从国内看,虽然3.2%在中国月度GDP同比增速中只能算是“后进生”,但比一季度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这个进步幅度在中国月度GDP中绝对可以评得上“先进”。如果再看二季度GDP环比11.5%的增长率,这个“先进”就更加当之无愧。在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近5年里,中国季度经济的环比增长率还没有超过2%的,最好成绩是2019年一季度的2%,今年一季度只有-10%。

  二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都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都大幅收窄。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中央和各地方出台推进复工复产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发挥作用。随着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地生效,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是具备基础和条件的。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复苏给社会带来了信心。虽然中国经济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有能力、有手段、有工具抵抗风险,扛住冲击,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成色与底色经得住风浪。这将为我们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根基。

  疫情仍在多国蔓延,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的采取对国际经济合作造成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在国内,尽管多项经济指标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包括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在内的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此外,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名义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居民收入的下降对于需要以消费为主力拉动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绝不是好事。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推出消费券政策,希望依靠消费的释放和回补来减少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之际,居民“钱袋子”的缩水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下一步要让经济保持持续复苏态势,就需要继续在政策上加力,用好宏观政策工具,既要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根据下半年形势发展灵活调整政策。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好消息是,中国经济在数据上出现复苏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在不断涌现,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新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服务等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新经济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风口。未来,我们需要发挥产业链完善、市场规模大、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推动经济尽快复苏,持续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李高超)

阅读
 
责编: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