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辣椒炒肉、一个清炒南瓜,这是年过六旬的罗金树老汉给自己做的午餐。84岁的母亲年初过世后,享受到“五保”待遇的他,又养了几十头猪,顺利脱了贫,在长沙城郊的黑麋峰过着平静而充实的日子。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市经济较为发达,但一些像罗金树这样因孤寡年老或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户,依然如“插花般”星罗棋布。这种“插花式贫困”,一直是非贫困地区小康建设的难点、堵点。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攻破“插花贫”的有效路径。
精准识别“插花贫”
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黑麋峰村,距离长沙主城区仅30多公里。在长沙市民眼中,黑麋峰村是城市近郊风景秀丽、山好水好的“森林氧吧”“城市绿肺”,但曾经在世居于此的村民眼中,这里只是个地贫人穷的“山窝窝”。
黑麋峰村党总支书记李志国介绍说,尽管黑麋峰村离长沙城区很近,贫困人口却不少。作为湖南省定贫困村,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291人。
黑麋峰村是长沙市“插花贫”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入调查和动态调整,到2017年,长沙市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8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67万户、134865人。
长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吴石平说,长沙市84个贫困村分布在4个区县(市)的49个乡镇(街道)。13.4万余名贫困人口分布在6个区县(市)的857个村(社区)。这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相对分散,没有连成片,是典型的“插花贫”。
“因病和因残,是相对发达地区出现贫困人口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六成和二成以上。”浏阳市扶贫事务中心主任罗永志说,还有少数人是因孤、因灾陷入贫困,这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有较大差别,因此帮扶思路也应有所不同。
“贫困户比较分散,有的组少,有的组多,要确保不漏一人,就得拿着‘放大镜’看。”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党总支书记李纪煌说。
精准施策“补短板”
针对“插花式贫困”的特点和成因,长沙市制定出台了一套精准聚焦“补短板”的政策体系和帮扶办法。
黑麋峰村生态茶园内,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帅印正在除草。前些年,由于母亲年老体衰,爱人身有残疾,儿女都在上学,一家人日子紧巴巴的。现如今,在扶贫干部帮助下,他找到了合适的脱贫门路。
“家里养了20多头猪、60多只鸡,我还在茶园做点事,去年家里收入有六七万块钱,日子好过多了。”杨帅印说。
盛夏时节,湘东罗霄山中草木葳蕤。在浏阳市大围山镇同幸村黄泥塘组,45岁的汪炳生正在家门前清理蜂箱。他告诉记者,由于夫妻二人都体弱多病,不能外出务工,不能做重体力活儿,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开始,同幸村迎来一批批山外“远亲”。道路硬化、桥梁加固、易地搬迁、特色养殖……在长沙市委办公厅、长沙市工信局等单位帮助下,同幸村补齐了基础设施、扶贫产业等“短板”。
“我家世代养蜂,这几年,每年都能得到4000元产业扶贫资金。”汪炳生说,在政府帮扶下,养蜂规模不断扩大,从父亲当初传下来的几箱已增长到150多箱。去年收了2000多斤蜂蜜,全部销售一空,赚了3万多块钱。
黑麋峰村第一书记周若愚说,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各有各的资源和“短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干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问题、找准出路。”
精准帮扶“防返贫”
浏阳市大瑶镇上升村的“脱贫户”李达福,最近又当上“鸡司令”。与他结对帮扶的企业老板拿出2000元钱,购买了一批鸡苗,让没有养殖经验的他先试养。
“我要抓紧学习养鸡知识,争取把这个产业做好,以后收入更有保障。”李达福说。
上升村位于湘赣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01人,依靠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不过,村支两委深入摸排发现,一些村民脱贫质量不高,很可能因病、因灾返贫。
村里决定引入社会力量,联手巩固扶贫成果。通过努力,21户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与爱心人士“结对认亲”。村党总支书记胡显谋说:“有了爱心人士‘一对一’精准帮扶,这些‘脱贫户’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出台奖补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参与扶贫开发,促成155家企业、商会与全市84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共对接项目113个,签约金额近30亿元。
长沙县金井镇副镇长孙应德说:“我们加大对脱贫‘不稳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力度,一旦发现因病、因灾返贫的苗头,就及时介入帮扶,确保脱贫成果‘不打折’。”
长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脱贫4.45万户、130657人,剩余的贫困户预计年内可全部脱贫。(刘紫凌 刘良恒 周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