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既有外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和国内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位、金融服务不能精准对应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等微观层面的原因。要想更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就要从解决金融服务理念、执行机制、服务路径、服务产品等问题入手,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做好增量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担保体系、因地因情制宜、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撑体系,从而有效保障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第一,调整供给结构,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和区域金融机构发展。分析起来,供给结构不完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受诸多原因影响,一些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等难以满足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这一结构性矛盾亟待破题。从供给侧看,中小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更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差异化、定制化产品,能够直接、有效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因此,要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区域性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促进民营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要看到,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深耕地方,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较为熟悉,对其风险定价和判断能力也较高,可大力推动这些金融机构立足自身服务区域,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在有效促进小微金融服务精准化、科学化上下功夫,从而更好制定合适的金融产品,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做好增量改革,加快推出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服务供给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积极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推进差别化信贷准入和风险控制,还要发展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为技术所有者、各类投融资机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帮助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模式设计、渠道筛选;既要构建知识产权评估、金融服务、交易处置等一体化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还要支持保险机构针对科创型企业开发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产品,从而精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资本市场是成熟经济金融体系的中枢,是服务实体经济、增加财富管理渠道和提升人民获得感的重要抓手。要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性,建设一个运营规范、高效、适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可考虑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满足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化融资需求。要落实好各层次市场差异化定位,建立健全转板机制,使不同市场不同企业在股权融资上更好匹配。要完善中小企业股权市场,引导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健康发展。此外,还要深刻理解中小企业发展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的诉求和困难点,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第四,完善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现阶段,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主要渠道。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特点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是当务之急。应大力度增加供给,建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此外,可考虑顺应中小企业发展新需求,针对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立足评估更加透明、贷款更加简化、放款更加快捷、还款更加灵活的要求,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创新质押信贷模式,使中小企业融资更简洁、更易操作,更具商业可持续性。
第五,因地因情制宜,结合资源禀赋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客观上,要素禀赋深刻影响着区域产业结构、金融机构特点。不同禀赋且发展程度各异的地区,对金融改革也存在不同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宏观政策引导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以及金融运行规律,开展区域金融改革或进行专项改革试点示范,有效规避一刀切改革可能带来的片面性,形成政策合力。具体说,就是要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作为出发点,以金融改革为牵引,以财税、产业、土地、环保等一系列政策为支撑,形成综合配套改革制度体系,切实解决企业关心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差别定位,探索出多层次推进金融创新的特色路径。比如,在较发达地区可考虑着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探索金融发展如何支持企业家创新;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则侧重于强化金融基础性功能,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输血、造血功能。
第六,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对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监管。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应对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带来的风险挑战,不断完善金融治理体系。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统计监测制度和监管标准规则,严防影子银行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的有效管理,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防止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向企业不合理转嫁。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需要找准规律,提高管理效能,切实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发挥好,逐步完善金融体系,使其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保障。
(江春 邢晓东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