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2019-11-05 09:17:40

  □ 资本市场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型阶段,一些制度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 资本市场改革需要与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多层次金融机构布局、重塑金融机构内在机制、金融业监管改革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相协同。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亟须通过资本市场高质量的发展予以解决。

  第一,现有的一些金融结构存在错配。“借短用长”的期限错配模式无法满足现在建设对长期资金的需求。第二,传统粗放型发展中以借贷推动发展的模式顺周期特征明显。银行借贷主导模式易导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因道德风险而陷入债务陷阱,居民部门也在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影响下负债水平明显升高,造成了经济中资本和筹资者权益比重较小的权益错配局面,最终导致经济中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第三,银行贷款主导的融资模式在长期缺乏“竞争中性”理念之下往往存在较普遍的信贷配给现象。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易导致国有企业资金供给过热,一些资金“绕道、借道”影子银行贷出;而在政策趋紧时垂直管理和业务结构趋同的大银行过快收缩资金供给,又导致“大河缺水小河干”的现象。作为创新主力的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融资成本高,资金可持续获得性差,创新能力受到限制。第四,金融马太效应较明显,金融市场层次待完善,金融产品质量、差异化和可获得性程度待提高。

  资本市场具有市场主体竞争中性、普惠和分散投资风险等基本特征,且在优化金融结构、提高有效金融供给和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扩大开放等方面具有市场化和制度化优势。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型阶段,一些制度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亟待有效解决。目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制度与层次体系,股票、债券、期货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积聚起一定的发展势能。但同时市场也暴露出基础制度不完善、定价与融资等市场功能尚未有效发挥、行政特征干预明显、上市主体质量有待提高、投资者以散户为主、金融产品与服务质量待提高,以及僵尸企业不能出清等制度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推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主要方向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扎实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发展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关。通过适度调整准入门槛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介入,使得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为多样化的企业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通过推进各市场之间转板制度和退市制度改革来把好市场出口关,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第二,强化市场机制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功能,完善股票市场自身定价(特别是长期资产定价)功能,形成市场化价格预期与共识,提高市场可持续融资功能。第三,加强资本市场法制化建设,完善功能性监管框架,充分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第四,以制度、服务创新驱动市场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可通过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优化市场运作机制与设施,有效解决创新企业低成本融资问题。第五,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培养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管理人才,加强国际资本市场间互动与合作,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动态有机的过程。资本市场改革需要与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多层次金融机构布局、重塑金融机构内在机制、金融业监管改革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相协同,共同铸就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姚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

阅读
 
责编:陈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