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一位老年人在养老中心上网浏览健康养生知识。人民视觉
孩子们在专业培训机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舞蹈。人民视觉
制图:张丹峰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消费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2%。信息、教育、养老、健康、文化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伴随居民消费向个性化、品质化升级,服务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动力足、前景好——
服务消费需求旺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500美元以后,服务消费占比将进入加速阶段。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为服务消费进入大扩容时代提供有力支撑
天蓝海碧、椰林婆娑。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感觉这里不是一家家医院,而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景区和一座座舒适的酒店。
前不久,来自浙江的蔡大爷在先行区内的博鳌超级医院眼科中心做完眼角膜移植手术,次日就恢复了光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疗养后,蔡大爷的视力恢复到0.5。“来到先行区,不仅能看病,还能疗养。我的视力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与这里良好的医疗环境很有关系。”蔡大爷感慨地说。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为产业定位的开放开发区。其功能定位是: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创建低碳低排放生态环境典范,丰富相关领域国内外合作交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
根据规划,先行区重点发展医疗、医美抗衰、健康体检、科研等相关产业。去年前9月,共接待就医人员2.3万人次,相关游客数万人。
“随着居民腰包越来越鼓,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在精神文化、健康教育、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领域有了更多要求和期待。”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从过去几年经济生活实际来看,物质型消费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增速将放缓;与之相反,教育、养老、健康、文化等服务型消费将快速增长。
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电影总票房超58亿元,超过2018年春节档。春节期间共有8部新片上映,其中《流浪地球》以6天20亿元票房居首,《疯狂的外星人》与《飞驰人生》分列第二、三名。
“服务消费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张锐认为,通过实物消费升级能催生、推动服务消费发展;反过来,服务消费也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通过汽车消费能够带动汽车赛事、旅游、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潜力的释放;汽车改装、自驾游等市场的火热,也能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等行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0.7%、8.9%和8.1%,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
“我国服务消费的扩张空间十分巨大。”张锐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500美元以后,消费升级与服务消费占比将进入加速阶段。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为服务消费进入大扩容时代提供有力支撑。
赵萍认为,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和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实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推动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提高质量、放宽准入——
增加供给空间大
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
“公公去年生病了需要人照顾,婆婆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和丈夫要上班,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没办法只能请专门的护工。但是,想找一个满意的护工太难了。”江苏苏州某银行职员王丽告诉记者,“有时候双方刚刚度过磨合期,护工就因为自己的私事辞职不干了,还有些护工专业技能不到位。”
“居民对于护工等家政服务的需求日渐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家政服务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保洁、搬家、保姆等简单劳务型服务,正向知识技能型家政服务拓展,育婴师、家教、专业护工、理财管家等新型需求一路看涨。
需求在分化和升级,但是从供给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家政服务业都存在短板。《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制约因素,市场规范化水平较低。
不少服务性行业都存在“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我国境外游人次同比增长达28%,旅游拍摄、潜水、按摩等境外服务订单增长近500%。“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国内旅游供给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体现。”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认为,当前服务消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增加服务供给,对政策调整与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健康产业为例,我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至5%,其供给与城乡居民对大健康的需求不相适应。适应消费升级趋势,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是进一步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匡贤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应从增供给、提质量、扩开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供给水平。
——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持续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鼓励企业强化服务质量意识,积极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精细服务环节,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借鉴国际上高水平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的经验,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在健康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开放。
增加服务供给离不开现代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一些地方、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1月16日,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正式上线,这是公立医院与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首次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居民在京东大药房下单购买药品,成功绑定医保卡后就可以在线完成支付。“这太方便了,再也不用为了用医保卡买一盒常用药而特意跑一趟医院或定点药房了。”宿迁居民李珏高兴地展示手机上的订单。
王微认为,积极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可以改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链条,提高服务效率,“这是加快推动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强监管、改善体验——
优化环境在行动
加强和完善行业监管,为消费者提供放心、丰富的消费选择,是深挖服务消费潜力的重中之重
“现在老人对健康问题十分关注,各种健康讲座受到他们的追捧。”浙江杭州某中学教师苏一凡说,邻居张大妈患糖尿病多年,需要长期服药。前阵子参加了一个社区健康讲座,讲师向她推荐了一款可以治好糖尿病的“保健药”,她尝试服用后发现血糖果然得到控制,但在几个月后的体检中,张大妈发现自己的肝脏有问题。后来经专家证实,该保健品违规添加了西药降糖成分及铁成分,容易造成患者肝脏内铁沉积,长时间服用甚至会导致肝癌。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伴随消费升级,健康服务、在线旅游、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投诉的新热点。2018年,全国消费组织共受理服务类投诉36.8万件,占总投诉量的48.31%,生活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居服务类投诉量前五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在规范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消除互联网领域市场垄断等方面,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在网约车、短租民宿等共享经济领域,还存在不少执法难题。
“我国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创新,加强和完善行业监管,为消费者提供放心、丰富的消费选择,是深挖服务消费潜力的重中之重。” 王微建议,要加快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服务领域的立法规范,明确适用条款和细则,防范和化解各类交易和服务纠纷。
去年10月,国办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七大服务领域增加供给做出部署,并明确要求改善消费环境。包括:加快建立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及管理办法,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在部分地区试点建立失信企业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和调度监管资源。
“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赵萍表示,一方面,应强化消费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另一方面,消费者自己也要擦亮眼睛,在选择互联网等新技术服务时,要小心谨慎,货比三家。(记者 杜海涛 罗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