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总体来看,11月份CPI和PPI延续了9月份以来的“稳中微降”走势,其变化幅度则与全年温和波动的整体格局相符。分析人士指出,物价温和波动既是宏观经济平稳向好的充分体现,也是维持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物价温和波动,释放出了宏观调控精准有效、生产成本平稳较低、生活物资供应充分等积极信号,预示着中国经济有条件持续走稳向好。
波动幅度整体较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物价延续了此前温和波动的态势。
在CPI方面,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10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蔬菜市场供应充足、牛肉和羊肉价格有所上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下降等成为影响11月份CPI环比走势的重要因素。
在PPI方面,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从同比看,P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11月份产品价格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涨幅扩大的则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有很多。从11月物价走势的分项指标来看,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降有一定关系;PPI回落则是由于原油、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回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元旦和春节临近,CPI将进入季节性上升,而PPI变化则更多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长形势特别是需求端的变化。
平稳运行符合预期
针对“通胀”甚至“滞胀”的声音,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不久前曾表示,当前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出现趋势性上涨迹象,有关部门将密切关注重点商品市场和价格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控监管,努力保持市场和价格总体稳定。
“我国价格总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生猪、蔬菜、油料市场供给充裕;工业生产平稳,工业消费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服务业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尽管可能会受到季节性、临时性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不会改变物价总体平稳运行的态势。”孟玮说。
如今,“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的判断显然得到了事实的验证。在市场人士眼中,当前物价的温和波动也基本符合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指出,在国内外需求稳中趋缓、上游生产端产品价格已经回落、原油价格不会持续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整体物价缺乏上涨动力,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大量释放流动性,不存在抬升物价的作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认为,由于政策组合拳效果显现存在滞后效应,因此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政策累加效应才会显现,经济运行将趋于平稳,预计通胀年内仍会保持稳中趋降。
宏观调控余地更大
专家普遍认为,物价在合理区间内温和波动,一方面有利于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信号作用,稳定民众预期,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牛犁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波动温和,既没有较大的通胀压力,也没有出现通缩压力,传递出较为积极的信号,这也为宏观调控政策留出了足够空间、提供了良好环境。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点是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重在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化。”牛犁说,与去年不同,今年落后产能出清的边际效应开始逐渐递减,工业品供求关系发生的微妙变化推动了PPI走低,这也意味着此前回升明显的工业企业利润将面临新的下降压力,因此未来还需要持续关注宏观经济中的需求情况。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及其团队分析认为,虽然高端消费的增长空间受限,但是大众消费和农村消费将大概率成为消费升级的新赛道,因此2019年中国消费有望呈现“稳中趋缓、结构改善”的格局。与此同时,尽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较2017年高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稳步推进,本轮制造业投资扩张实现了显著的结构优化。2019年,改革红利有望加速释放,支持下游产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从而夯实长期经济发展的稳健基础。(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