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环球财智频道消息(范志武):在“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现场,笔者巧遇了正在认真观展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严鹏教授,他是一位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者,在现场他也带来了自己的专著《简明中国工业史》。
“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巡展”现场观众认真观展。(摄影:耿建伟)
1300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他都看得极其认真,作为一位专业观展者,他的兴奋溢于言表,也对展览高度评价:“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了解真实的历史需要第一手的史料,档案文献作为原始史料,是研究与了解历史最坚实的基础之一。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利用档案文献来展示新中国工业史,展现中国工业文化的演变历程,既真实可信,又直观生动,是一次很好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展览活动。”
看完展览,他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中国工业成长的力量:“伟大始于微小,参观展览后的第一印象莫过于此。展览按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进行划分,越到后面,就越多看到我们在新闻中才可见到的那大国重器,如三峡大坝升船机、超重型机床等。这时,再次回看第一编“新中国工业的红色基因”,我们看到的是在革命年代和战争年代的根据地里,红色工厂靠着简单的机器,在简陋的厂房里,生产着非常初级的工业产品。然而,一个世界工业大国就是从这种简易车间里诞生的。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一种工业文化的传承。在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工厂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封锁重围,靠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的精神与意志。随着时代的改变,中国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与物质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工业其实都面对着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来自外界的封锁和打压以不同的面貌反复出现。也正是凭借每一代中国工业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中国工业才能够不断突破重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的工业文化,需要传承与发扬,也是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的意义所在。我们看展览,看的是中国工业由小变大的历史,要思考的就是这背后的文化意义。以提炼企业家精神闻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 我们所考虑的企业家在创办新企业时所作的贡献是什么呢?无它,只是意志与行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大到一个新国家创造新的工业体系,也是一样的。”
“这些年,工业遗产的话题比较热闹,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工业遗产不只是那些废车间、旧机器等等物质遗存,以工业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工业遗产同样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最具教育意义的部分。从这个角度说,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也是一次非物质工业遗产的极佳利用。”他希望类似的展览能够经常举办,“让档案活起来,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