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看天妤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当来自敦煌的虚拟人天妤以绝美身姿出现在短视频上时,人们好像能透过她揭开千年前大漠明珠的神秘一角。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北京晚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先后发表评论,称赞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以优质的视频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央媒的集体点赞,既是对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鼓励,也是对天妤制作方实力的肯定。天妤不仅获得了观众的欢迎,更受到了主流价值的认可。
一、央媒集体点赞,天妤让敦煌文化重焕生机
由于天妤的视频人物造型精致典雅,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备受欢迎,自上线以来,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8000万,抖音主话题阅读量超1亿, 网友们对后期剧情期待感爆棚,甚至自发形成了“催天妤找碎片”的热梗。得益于天妤粉丝的喜爱和传递的文化内涵,新华网与天妤展开合作,在5月20日,联合参加抖音【520我们在一起】活动,向粉丝发起一场比心表白攻势。
在视频中,来自千年前的天妤独自一人走在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中,面对520的“比心”邀请,露出了略带迷茫的神情:“何为比心?”得到单手比心的演示后,她微微颔首,手姿凝成心型,引来了全场的掌声。一个比心,两种表达,天妤掌中凝结出的那个心型,代表了延续千年的浪漫,那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从古至今纵然形式不同,但对爱意的传达一如既往。
与此同时,天妤与新华网的合作,也代表了新华网对于天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联动发布的比心视频,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是对传统文化之美的一致传播和发扬,视频获得的57.6万点赞,正是网友们感受到这份美之后的正向反馈。
除新华网之外,中国日报、光明网、澎湃新闻等媒体也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评论视频,表达了对天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
中国日报赞扬天妤“将壁画、敦煌、飞天等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敦煌的千年文化。”
光明网评论称:“天妤走红海外并非意外,其服饰妆容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和相关古籍,深度传承敦煌的历史文化,让世界惊叹。”
澎湃新闻称:“天妤在现代科学的助力下,深度挖掘传统文化,Tiktok、ins等多个平台上给海外观众呈现了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除短视频之外,多家央媒更是集体发文,称赞天妤是文化出海的典型案例。新华网客户端评价道:“天妤以敦煌文化为灵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出大气典雅,独具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天妤造型,既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非常符合国人的文化认同。”
光明网发表文章赞美天妤“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以年轻人们喜爱的新潮方式,为海内外的朋友们讲述我们独特的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报表示:“天妤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它可以激发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大家有兴趣去深入挖掘视频背后的文化底蕴。”
北京晚报对虚拟数字人经济进行整体分析后认为:“包括‘天妤’在内的虚拟数字人作为主角走进全球互联网用户视野之中,正在为内容市场带来更多可能。”
国际在线评论称:“天妤以敦煌文化为灵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出大气典雅,独具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天妤造型,既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非常符合国人的文化认同。”
央媒的一致赞同和肯定,表明了天妤在继承传统方面的优秀成绩,更说明了天妤自身实力的强劲。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也逐渐开始从泛欧美化向东方美学进行过渡,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欣赏传统文化之美,感受中国风的魅力。天妤立足于中国新时代的审美阶段,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的敦煌文化作为基点,敏锐捕捉了当前中国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唤起了大家的文化自信。
因此,国内网友对天妤的登场表达了十分的肯定,“国风YYDS”、“最美还是中国风”等评论层出不穷,大家称赞天妤是文化传播的典范。
二、来自敦煌的天妤,引发世界关注
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天妤的爆火,是大家对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的肯定和赞赏,这份肯定不仅来自国内,更来自于海外。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让世界对这个传承千年的东方古国更为好奇,海外的观众们猜想着中国的面貌,希望从互联网上了解到这个遥远国度的文化底色。天妤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天妤是一个以敦煌文化为灵感的国风虚拟人,她的造型及故事设计是以敦煌文化元素融合现代审美特点精心打造,具有独特的中国风特色。
但天妤不是刻板的宣传和描述,她活灵活现,身姿曼妙,身着一袭素衣,带着极具中国古典美学的妆容翩然而至,衣袂飘飘,凌空而舞。那个想象中的东方古国,一下子活了起来,她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神秘,大家模仿着她的妆容,猜测她会拥有怎么的故事,怎样的经历,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中国又多了一些向往和期待。
当然,天妤文化出海的成功也少不了敦煌文化自身的魅力。敦为大也,煌为盛也,便是将其放在整个大唐盛世的繁华里,敦煌也不显丝毫逊色。它是唯一汇流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宝地,其文化之绚烂无以复加,比故宫的历史还要长1000多年。
它的南北是难以逾越的青藏、蒙古两大高原,西接广袤无边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博大的中华文明和世界取得联系最后的补给点,也是世界文明进入中华文明的第一站。去往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等地区的丝绸之路,不管中间路线怎么变,敦煌都是必经之处。
图片来源:Unsplash
隋朝的吏部官员在考察西域44国之后发出感慨:敦煌,是西域的咽喉之地。世界文明由敦煌进入中华大地,中华文明再由这里走向世界。
敦煌文化,本就是融合了不同文化精华的产物,那壁窟之上的漫天神佛、绝美飞天,是人类共同审美的凝练与融合,让无论来自何等文化背景的人,都为之震颤不已。深刻融合敦煌文化的天妤,也正因如此,更能引发世界的共鸣。
三、元宇宙之下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惊叹
天妤的巧妙不光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在于其巧妙地选择了元宇宙的方式对敦煌文化进行解构和再创作。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概念之下的产物,它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而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多重人类特征的综合产物,是元宇宙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
但鉴于当前学界、业界对元宇宙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其未来将对日常生活有何具体影响也未有定论,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一些关于元宇宙的构想,具有一定程度的新奇性,满足了大家对未来元宇宙世界的好奇心。
同时,由于元宇宙作为科技领域最火的概念之一,其内容先天具备科技感和未来感,它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会形成一种未来与过去,科技与传统的反差和碰撞。具有极大差异的两种特性于天妤身上巧妙融合,不仅让人们加深了对元宇宙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让大家在领略科技力量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更多可能。
作为传统文化和元宇宙结合的产物,天妤的人物建模极度逼近真人,通过顶尖动态光场扫描建模技术、全身动捕技术和数字人表情库进行集成数据,结合视觉捕捉、三维重建、骨架、姿势识别算法、AI驱动表情算法等自研算法,以光纤追踪、分布式云端渲染、图像增强优化等进行算力优化,使天妤无论是发丝的制作还是眼球中的血丝都纤毫毕现。
天妤团队邀请敦煌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文化顾问,同时与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合作,参考大量出土文物和书籍记载,设计出大气典雅,独具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天妤造型。天妤头上所戴的嵌松石花钗、珍珠流苏花钿等饰品,是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唐代出土文物设计而成,其妆容上使用的黛眉、斜红、莲花形花子、桃花妆容,更深度还原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女俑妆容,在注重美观的同时,有典可依,独具历史真实感。
在故事内容的构建上,天妤的人设极具特色,她拥有黑白两种截然相反的属性,通过善良温柔和刚毅勇武两种性格的变换,提升了人物设定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给故事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同时,天妤的故事以修复壁画、守护苍生为主线,既符合中国传统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理念,又与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使命相一致,在吸引中国观众的同时,可以让外国观众在观看天妤的故事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中华文化传承千载,底蕴深厚,却因传播上的窘迫,如同锦衣夜行,不为世界所知。在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当下,我们该以怎样的形式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和故事,让文化成功出海,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
央媒对天妤文化出海的称赞,正是说明了天妤的成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具建设性的思路。也许有一天,当越来越多的天妤在世界的目光中不断涌现之时,中华文化会真正意义上的走向世界,“华流”会成为真正的“顶流”!(文/陈烁 张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