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大国而言,做好内需文章、释放消费潜力这项工作极为重要又常抓常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工作着力点均有所不同。疫情防控期间的稳消费、促消费工作是一个“特殊题型”,在克服了疫情发生初期供给侧停工停产所带来的冲击后,当前的促消费工作重心已经移到了需求侧,更多地取决于如何提升百姓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百姓愿不愿意、有无能力走出家门去吃饭、逛街、购物、观影、旅游,决定了一个城市里的“烟火气”能够恢复到何种程度。当前,百姓的消费意愿究竟有多强?中国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对于这些直接关系到消费走势的关键性问题的答案,很多人往往缺乏直观印象。对此,我们不妨选几个小切口来观察。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通知》称,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石激起千层浪。7月20日一大早,“电影院开门了”“全国影院复工首日票房破百万”两条消息就冲上了微博热搜,相关话题下到处洋溢着网友的激动和感慨。一小时抢光预售票,报复性连看4场电影……尽管当天是工作日,尽管影院上映的多为经典老片,影迷们仍然热情高涨,看熟悉的“龙标”,听久违的前奏,用心感受着一场迟来的电影。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7月20日全国影院复工票房超过350万元。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针对15种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疫情防控催生了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这些消费并未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而“退潮”。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4.5%,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展现出强大活力和发展潜力;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81亿元,增长14.3%,比一季度加快8.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线下消费的回暖没有减缓线上消费的强劲发展势头。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启动早,环境好,业态和模式创新活跃。特别是在抗击疫情期间,众多领域成为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众多新业态新模式飞速成长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顺势而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正在成为各界所盼。
—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并且调整了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
说走就走。数据显示,上述通知发布后,携程平台上度假、酒店、民航等板块的搜索量迅速增加,国内团体旅游和免费旅游的即时搜索量激增500%。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数据亦显示,三季度中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0.22%,同比恢复至九成左右,自驾出游和选择自然风景区的占比分别达四成。相信有暑期、中秋、国庆等假日旅游市场的强力支撑,更多潜在旅游市场需求将在下半年加速释放。
这样的小切口还有很多很多,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给力的政策、积极的反响、可贵的预期。这一切使得消费复苏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大地,中国广阔的市场背后蕴含的消费潜力仍然是我们引以为豪、可以倚重的经济动能之一。炎暑已至万物长,中国消费复苏已然在路上。(国际商报记者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