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能守得住的基业,只有向前拼的企业。大家看到的是东风日产稳的结果、稳的成绩、稳的成就,但这背后的支撑是变,是在强大体系力基础上的变。对于东风日产这样体量的企业,唯有稳中求变,才能保持领先。
体系力的再造不是疾风暴雨般的行动,而是在健康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持续行为。东风日产的稳,是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日拱一卒的创新换来的。
突破10万辆!
春节刚过,记者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获悉,1月份该公司终端销量达到100190辆(不含进口车),同比增长2.2%,顶住车市下行压力,喜迎开门红。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产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这是28年来我国车市出现的首次负增长。然而,东风日产却逆势而上,累计批发1169042辆,同比增长5.2%;累计零售1166696辆,同比增长3.9%。这也是其在2015年实现百万辆好成绩之后,连续第四年产销破百万辆。目前,公司产销总量已跃上千万辆级台阶。
东风日产究竟做对了什么?“两个字,‘稳’与‘变’。”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说:“没有能守得住的基业,只有向前拼的企业。大家看到的是东风日产稳的结果、稳的成绩、稳的成就,但这背后的支撑是变,是在强大体系力基础上的变。对于东风日产这样体量的企业来说,唯有稳中求变,才能保持领先。”
造好一款车或许并不算特别难,但是要在满足时间、成本、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把很多款车不断地造出来,而且越造越好,越卖越多,这就需要强大的体系力支撑。东风日产强劲的销量背后,离不开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管理等全价值链的发力。正是各环节间相互合作,形成合力,东风日产才得以稳健前行。
据陈昊介绍,近年来东风日产一直致力于体系力的再造。
在技术研发领域,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作为日产全球四大研发平台之一,拥有多达1300人的技术团队。从最初的导入技术,进而实现国产,到共同开发、自主创新,如今的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不仅成功引领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等多个领域的技术革新,甚至能够反哺“日产全球”。
在生产制造领域,东风日产构建出一整套一流制造体系。整车工厂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ABM)工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实现8年6冠,发动机工厂则实现了5连冠。2016年投入使用的国内首创的“整建制”先进工程技术中心,肩负起创建新型智能绿色工厂、产品同期开发、研究探索东风日产生产方式三大职能。
同样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还有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围绕日产智行,构建体验馆、体验营、城市展厅三大品牌阵地,东风日产打造出消费者可知、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通过在体育、音乐、文化等多领域展开跨界合作,一系列智能化、IP化的营销举措也让东风日产的鲜明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业界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2018年9月底,东风日产上报股东,10月的销售目标是10.6万辆。东风和日产都打电话问陈昊“为什么不是11万辆”,何况“金九银十”到来,怎么也该冲一下销量。陈昊回答:“这个数是认真算出来的。”最终,东风日产在10月份实现销量10.7万辆。如此精准的营销,可见这支营销团队的功力。
原来,东风日产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统计小组。该小组按照车型、地域、时间3个维度计算“颗粒度”,“颗粒”可细化到每一款车型、每一个配置、每一种颜色在每一天、每一个区域市场的具体销量,以此来匹配资源和修正商务策略。
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张继辉告诉记者,东风日产产销平衡的背后不仅仅是某一个算法在支撑,而是公司总部层面、区域层面、经销商层面,不同“颗粒度”层层推进、反馈改善、不断迭代的一系列算法,也即体系力的作用。
在渠道和服务方面,东风日产始终把“客户放心、渠道伙伴润心”的承诺牢记在心。截止到2018年底,东风日产专营店网点数已增至802家,覆盖率高达92%。公司先后完成了100家智能展厅的翻新改造工程、65座重点城市的服务提升工作及34城的EV(电动汽车)专区建设。第三方权威调查显示,东风日产不仅客户满意度长期位居合资品牌第一阵营,渠道营利能力也持续提升。
“体系力的再造不是疾风暴雨般的行动,而是在健康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持续行为。”陈昊表示:“变是常态,我们必须随时感受市场的脉搏。只有适应环境和市场的企业,才能稳。所以,稳是结果,变是支撑。可以说,东风日产的稳,是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日拱一卒的创变、创新换来的。”
车市“寒冬”考验的不仅是车企的实力,还有面向未来的前瞻布局能力及行动力。“今年我们将有多款车型上市,同时车联网也将迭代至2.0,日产智行将在更多产品上得到充分应用。”陈昊表示,东风日产将在“稳与变”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双轮驱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全方位提升体系力,强化价值链竞争,引领中国汽车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杨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