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台绣,百年手艺传承经典。图为专家在“文化融”制造业峰会展览上了解台州非遗台绣技艺。王跃国摄/光明图片
制图:邱玥
“文化融”制造业峰会现场。王跃国摄/光明图片
“文化融”制造业峰会展览现场展出的台州设计产品。 王跃国摄/光明图片
【文创视域】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品质,提高产业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升级,12月2日,由光明日报与台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年“文化融”制造业峰会首站来到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既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制造业之都”。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峰会上,专家和企业家同台对话,设计师和管理者互动交流,艺术思维和技术思维碰撞,文化和产业产生“化学反应”。与会者认为,在台州现有的“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中植入文化的内涵,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放大产业的文化价值,助力产业升级。
1.从附加值到核心价值
●案例:一根普通的电阻丝价值10元,装在电炉上,价格变为50元;装在电水壶里,价格升为200元;装在全智能冲奶机里,价格涨到2000元;装到新型的“空心”电吹风机中,价格蹦到了3000元。同样的电阻丝、同样的发热原理,不同的文化创意设计,却把价值足足放大了300倍。
“文化不再是附加价值,而是核心价值。”中国美协工业设计委员会专家委员曾辉从电阻丝的例子联想到服装的价值构成,服装的价格中面料和做工只占10%的价值,90%的价值是“心理文化消费”,追求美和个性,需要靠设计去实现。
“产品定价方法有成本定价、竞争定价、需求导向定价、心理定价、拍卖定价等。”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认为,过去产品主要靠“成本定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超过8000美元,需要文化定价,要求产品有更多的文化内涵,能讲故事、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看来,这一重大论断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拓展了更大空间,文化产业不仅要提供图书出版、影视制作、表演艺术等传统的文化商品,还要以物载美、以物载文,提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融合发展的水平,那就是要促进“产业文化化”,让文化融入产业,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延伸到相关产业,实现文化价值有效转化,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文化融”不是简单相加
●案例:漂洋过海,从日本买回来的智能马桶竟然产自台州。这个“出口转内销”的现象折射出一喜一忧:“喜”的是表明台州智能马桶生产能力得到认可,台州是国内起步最早、产量最大、配套体系最完备的智能马桶产业集聚地,2017年全市智能马桶产量约200万台,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60亿元;“忧”的是台州智能马桶还需要培育叫得响的品牌。
“智能马桶是典型文化融制造业的产品,如何理解智能马桶,就是要培育中国的厕所文化。”宋慰祖直言,不能简单把一些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移到马桶上,认为这就代表先进、消费者就会认可。最初的智能马桶是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要充分考虑产品使用者的需求,智能马桶才能在全国领先。
从智能马桶到户外家居,从汽车业到模具业,市场也倒逼台州的企业家开始思考文化和制造业怎样真正“融”到一起,而非简单相加。与意大利设计师共同在国外成立合资公司,在此合作过程中,户外家具龙头企业正特集团董事长陈永辉最大的触动是意大利成熟的“文化生态”和“设计环境”,只要下一个单,标明设计需求,众多优秀设计师们就“一呼百应”,很快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创意设计,文化和制造业融合得紧密、流畅。
但设计服务和文化创意还缺乏这样的交易平台和良好生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配套基本健全,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浙江民营经济就实现了“块状发展”,一个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着上下游产业一起发展。
专家建议,从“文化+”到“文化融”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推出适应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新产品。
3.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案例:古老的铜枕、玉枕、竹枕、瓷枕、木枕、漆枕和丝织枕头,现代的健康枕、中药枕一应俱全,在“文化融”制造业峰会的展览中,形形色色的枕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人生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枕头对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既可以保护颈椎,还可以助眠安神。”浙江竺梅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锦洲“把爱好做成了产业”,多年来他收集了300多个中国古代枕头,创办了竺梅枕文化博物馆,专门研究中国人的枕头文化,把古人对于中药枕的研究发扬光大,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把“不务正业”的文化爱好做成了新的产业,富起来的台州企业家开始收藏文化、保护文化、反哺文化,有的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开发新的文创产品,从文化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天台和合文化园董事长沈盛是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他没有继续从事父辈的汽车用品产业,而是对“和合文化”入了迷,面向全球征集到有关“和合文化”的史料、文献和实物遗存3000多件,除了建成天台山和合博物馆,还建设了集婚庆、文旅、和合衍生品等业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
“和合文化不是一个符号和元素,而是一套思想和方法。”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最看重的是“和合文化”体系中的“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理念,尊重不同、尊重差异,让不同的需求、多样化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是和合文化的根。
在生产端,有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分工的产业链条,共同整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产品。在消费端,就是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需求,做出的不同产品,解决不同用户的需求,增强各类人群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个区域的文化积淀在这个区域和民族的血液里,构成这个区域的文化底色。”孙星分析,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产业和产品的气质:德国人比较严谨,所以德国车机械精密,结实耐用;法国人天生浪漫,在汽车外形上就天马行空;意大利是超跑之国,生产了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著名汽车品牌;瑞典人比较务实,常年被冰雪覆盖,所以瑞典车外形中庸,绝对安全;美国人喜欢大车,汽车驾驶和乘坐都偏重于舒适,外形设计比较豪放;日本是岛国,车用燃料都要高价进口,所以日本车必须省油。
飞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余飚赞赏光明日报顺应“产业文化化”的新要求,集聚产、学、研力量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研究、阐发、传播“和合文化”,还通过“文化融”活动,推动“和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提高制造业文化含量
●案例:台州市黄岩区,最大的产业是模塑产业,是中国模具之乡、塑料日用品之都,现已形成国内模塑工业功能最齐全、专业化程度最高、配套体系最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培育千亿级产业的坚实基础。来到台州市黄岩区星威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就进入一个“椅子的世界”,五层楼的办公室就是一个“椅子博物馆”。星威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根林介绍,在制作椅子的30多年时间中,依托模塑产业的配套尝试了所有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未来竞争“文化是引领、科技是支撑”,每一把椅子都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要坐得舒服,更要注重设计和文化,让每一把椅子都成为艺术品。
“产业发展文化先行,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软环境,建立兼容创新的区域文化形态。”孙星分析,过去制造业靠拼“硬实力”,注重科技水平、工业装备、资金、资源,通过购买先进生产线、装备来实现;现在制造业要拼“软实力”,比如体制机制、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在质量、品牌、设计、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方面,体现的是工业管理的方法、制定规则的能力、创新的理念。
“台州是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制造的重要板块,拥有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52家上市企业,156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介绍,文化融入制造业,就要从传统文化里找到更多的智慧和灵感,让文化“活起来”,在传统产业优化改造、升级转型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植入文化基因,唱响文化品牌。
“希望台州以此‘文化融’制造业峰会为契机,积极推进文化与制造业的融合。”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马锦跃在峰会致辞中表示,光明日报率先提出的“文化融”理念,彰显了思想文化大报的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推进制造业企业实现企业文化优势和科技技术的统一,使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三没有技术,却建立起一个年销售量2800亿元的汽车王国,吉利汽车在国内书写了“天方夜谭”,在国际上书写“蛇吞象”的并购案例。吉利集团副总裁张爱群把吉利的国际化战略归结为:尊重文化差异,吉利在全球有五大造型中心,每个区域都是本土设计、本土销售。
“尊重、互信、共赢,文化本身合而不同,全球化经营也是合而不同。每一次国际并购都是一次文化的融合。”台州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CEO阮积祥一路走来,围绕缝制智能化,在全球持续并购,成为世界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企业。每一次国际并购都是“和合文化”的精髓和西方管理哲学的融合,形成杰克缝纫机股份独特的企业文化,聚焦专注的文化、感恩孝亲的文化、团队合作的文化、全球经营的文化“四为一体”,以文聚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养人,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全球缝制设备第一品牌。
“在国际贸易中,除了有形商品的交换,还有人心相通、文化相融,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互通互融、共生共荣。”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认为,“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明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记者 张玉玲 严红枫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