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  2018-11-29 08:41:51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首)(资讯)(财智推荐)

中国中车研制生产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 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速度最快、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40年,中国轨道交通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转变。推动转变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各行各业解放生产力,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来源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促进了轨道交通装备业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科技创新的方法论和系统思维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科技创新战略,核心思想是“追赶、超越”,核心手段是自主创新,方法论可以浓缩为八个字:明志笃行固本培元。

  明:认清大势,市场导向——市场是创新的原动力。首先,深研市场规律,找准需求痛点。研制了适应高寒、高温、高原、高湿、强风沙的谱系化高速列车产品,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和社会效益。二是结合产业特点,优选创新目标。加速推进铁路货运技术发展,大秦线年运量达到4.45亿吨,组合列车的控制方式实现无线同步操纵,运煤专用货车载重由60吨级提升到80吨级。三是融合经济性、先进性、可靠性、差异性、前瞻性、颠覆性六大要素,提高创新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智慧、绿色、舒适、多元、经济的出行服务和体验。

  志:志存高远,达成目标——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创新目标。历次重大项目的创新实践表明,创新要突破,必须强力组织,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就是齐心合力办大事的结果。一是选定技术攻关目标,优化顶层设计。确定了九大关键技术和十大配套技术,明确了具体负责机构。二是组建高效研发团队。打造以中车研发人员为基本力量,62家单位参与的高效创新团队。三是实现技术成果产品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核心部件如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系统等中车制造,同时培育了一支国产化供应商队伍。

  笃:坚持不懈,创新超越——发力于集成创新,实现后发优势。“追赶、超越”意味着先紧跟不掉队,实力增长到一定阶段,再发力超越,争取领先。复兴号动车组是在CRH380系列动车组技术平台基础上,首次以中国标准为主导,制造的时速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从启动研发到最终定型,整整五年时间,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复兴号动车组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水平。

  行:知行合一,开放多元——建立开放多元的创新共赢机制。一是开放,中国中车积极向全社会提出创新需求,除了国家级重大项目对外开放外,很多具体项目也主动开放。二是多元,包括参与主体多元与参与方式多元。按照市场化的思维,让各创新主体以最经济的研发方式参与。三是协同,包括企业之间的协同、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和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四是共赢,重大创新项目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用户形成创新共赢体,从而快速打通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新产品研制、成果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链。

  固:巩固根基,能力提升——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一是理念创新。高铁引进过程中确定了“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路线,每花1元钱引进技术,就再花3元钱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而跳出“引进再引进”怪圈。二是体系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决策体系、内部规则体系、组织体系、支撑体系,形成“开放、协同、一体化、国际布局”的科技创新大体系。三是分层创新。依托国家级研发机构突破核心技术,开发战略性新产品,研究基础性、前瞻性技术与共性技术;依托企业技术中心,面向市场进行产品研发和产品实现。四是平台创新。建立整机、系统、部件“三级产品技术平台”,做到“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产品高端形成品牌高端,品牌高端产生品牌溢价,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本:标准为本,行业引领——打造中国标准,掌握话语权。世界上,国际巨头长期主导IEC、ISO、UIC相关轨道交通领域国际标准。中国中车致力于打造中国标准,让中国标准和其他标准一样,成为行业的世界通用标准。复兴号CR400AF/BF型动车组是完全按照中国标准研制的动车组,目的就是建立动车组的中国标准体系,采用标准或技术文件134项,其中有101项是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占75.4%。复兴号动车组的功能标准和配套轨道的施工标准均高于欧洲标准和日本标准,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标准体系。

  培:培育沃土,加速成长——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性。首先,体系是基础。中车重点开发了面向全球的一体化人力资本管理体系。其次,培养做支撑。实施了以高级项目为引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推行“721”人才培养模式(70%来自实践的学习,20%从他人身上学习,10%来自常规的培训)。第三,使用是目的。在中车,人们把顶尖科研人才尊称为“科学家”,目前有7位是突破核心技术的领军人物。中车拥有约23000名科研人员,其中35岁以下的占70%。

  元:抱元归一,中车力量——凝聚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伴随中国轨道交通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车人骨子里就凝聚着振兴民族工业的报国情怀,传承着建设美好生活的红色基因。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集中体现为“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

  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

  科技创新促进了品质提升。中国高铁在运行速度、安全性、舒适度等技术性能指标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投入运营11年来,中国动车组平均故障率低于每百万公里0.43件(世界通用标准是不高于2件),促进了我国铁路的提速提质。

  科技进步促进了行业繁荣。提升了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复兴号”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1/4、大型客车的1/3。提升了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水平。动车组技术、重载技术、城轨地铁技术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升了市场需求空间。1995年,全国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只有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总里程70公里。到2017年底有34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33公里。

  自主创新促进了产业增长。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行业龙头中国中车跻身世界500强,动车组国产化率从引进之初的30%提升到90%以上。打破技术垄断,零部件和整机价格大幅下降,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国产化后,竞争对手降价幅度达到70%。

  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考和建议

  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要有主动抢抓意识。智慧交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时刻;技术跨界融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技术相互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颠覆性的黑科技不断涌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需紧跟科技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追踪和研究,努力为交通强国提供方案。

  国家层面要对自主可控有战略性安排。针对轨道交通装备一些尚需从国外进口的领域,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推进自主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明确政策,鼓励用户积极使用国产化替代产品;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要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和机制。对于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及相关实验室建设投资,国家在考核、评价、分配机制上应予以政策考虑;激励制度安排要把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绩效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建立创新容错机制,为企业经营者和科研人员创造更为宽容的环境。

  人才队伍建设要引起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国企探索营建能够激发活力、释放潜能、激励到位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开发、激励、考核等机制;大力支持国企加强领导班子和其他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国际化人才、法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支持国企探索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在工匠培养、产业体系建设、成长平台搭建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作者为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化龙)

责编:陈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