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夜经济 消费者还有哪些顾虑

2019-10-28 11:14:59 | 来源:国际商报 | 责编:陈晨

  当前,夜经济已成为城市新的消费增长点。国务院文件屡次提到促进夜间消费,企业创新项目开展多种夜间消费,购物、娱乐、体育、餐饮、网红店等十分红火……夜经济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夜间消费已占到一天消费的1/3。面对已然如火如荼的夜间消费,消费者是否还有更高期待,他们又有着怎样的顾虑?

  内容消费更具吸引力

  “今年没有抢到故宫灯会的票很遗憾,马上到万圣节了,我在美团上看好一个变装派对的活动,打算跟朋友一起去玩儿。”90后北京姑娘小倩告诉记者,她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朝九晚九,到了晚上和节假日才能休息,所以很希望夜晚活动能多一些,能够多点时间跟朋友们相处。

  其实,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节日夜间消费的潜力也被逐渐挖掘出来。中国银联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十一”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超2万亿元,夜间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5.5%,娱乐类消费金额更是同比增长超过80%。

  对于夜经济究竟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这一话题,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出游追求的是新奇好玩的体验,是热闹的氛围,这是消费者参与夜间消费的乐趣和兴奋点所在,因此打造人气旺盛的消费环境很重要。

  赖阳进一步分析,随着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仅凭餐饮加购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消费策划和整体性的发展规划。“夜间消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些很有意思的消费场景,比如灯光秀、灯会、人工造雪,再加上有吃、有喝、有玩儿、有展览、有演出,一系列的复合业态会相互带动客流。”

  在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看来,夜间消费离不开如下因素:一是城镇消费群体、流动人群以及部分农村消费群体,特别是青年消费群体;二是夜间消费的提供者,如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型业态;三是夜间消费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如法律、法规、标准等政策环境;四是城市品牌、商业街品牌、商品群品牌。“以上四方面因素应形成生态圈关系。”他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在这个生态圈中,消费者群体应该是“拉式供应链”的起点,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夜间消费的提供商,法律法规标准等是夜间消费的重要法规环境。

  洪涛认为,夜间消费的商家普遍希望支持政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长期性,从而保证夜间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注重对夜间消费的产业、模式、业态、形式进行创新,避免同质化发展。只有保持错位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夜间消费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夜经济

  “虽然生活在不夜城,但前些年我总顾着忙工作,没什么机会享受生活。现在家庭和工作都已稳定下来,享受慢生活成了一种习惯。”家住上海松江区的80后秦先生说,“下了班,和家人逛逛灯会、看看灯光秀表演都是不错的选择。现在政府推出了不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我们也想去体验一下。”

  “当前,全国多地都在积极发展夜经济,收效不错。”洪涛举例说,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天津、济南等地先后出台政策,创新了夜间消费的形式和模式,包括打造“掌灯人”制度、点亮场景、升级公共交通、组织系列活动、推出深夜食堂、打造特色街区精品夜市、提供资金支持、编制指南等。

  赖阳提到,南方气候温暖,北方到了秋冬则气候寒冷,因此南方比北方参与夜间消费的人多,发展夜经济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地势不同,应推出不同的夜经济发展举措。”赖阳说。

  另外,发展夜经济还需加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支持。“有一天晚间我和朋友看完话剧又一起吃了火锅,结果错过了末班地铁,只能打车回家,打车费花了一百多,早知道吃个汉堡就去赶地铁了。”小倩抱怨道。

  “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有夜间交通的保障。”赖阳建议城市地铁或公交车在夜间加开几趟班次,减少夜间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后顾之忧。(记者 毕若林)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