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王大珩

2018-12-27 15:05:14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责编:郑思雯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

  在这100人中,来自中国工业战线的改革先锋,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有获评“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获评“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 叶聪;获评“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李书福等众多引领中国工业发展与改革实践不断突破前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也呈现在“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中。

  在“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深圳站鸣锣开展之际,本栏目将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特殊的展品,聚焦出现在文献展中百名改革先锋的故事,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国际在线环球财智频道综合报道(范志武):在“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中,王大珩的事迹不仅同“两弹一星”发射升空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他也从光学研究和仪器仪表研究出发,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倾注了无数心血。

  人物小传

  王大珩,男,汉族,中共党员,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苏吴县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1986年3月,他会同其他3名科学家提出“863”计划建议并获中央批准,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1992年与其他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大珩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他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以毕生之力开拓了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

  他是名副其实的战略科学家,为科技事业和国家发展殚精竭虑;

  他还是中国计量基础研究的奠基者,对仪器科学的发展高瞻远瞩、问诊把脉……

  1948年,满怀科技强国的梦想,王大珩从国外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应用光学在我国几乎一片空白。1951年,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面对国家的需求,王大珩运用他在英国工作的经验,在玻璃配方、退火工艺及测试技术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53年12月,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制造能力的历史,也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后来,在王大珩的带领下,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建所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八大件一个汤”(指8种光学仪器和融化态光学玻璃),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该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奠定了国产精密光学仪器的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决定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原子弹、导弹技术。在靶场上建立大型光学弹道测量系统是其中重要课题之一。王大珩亲自担任项目的总工程师,经过5年多的努力,项目获得了成功,使我国的光学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王大珩带领的团队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光学观测设备。直到今天,在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中,王大珩当年带领大家研制的光学电影经纬仪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缩小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科技的差距,王大珩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建议书上签名的,还有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建议送上去不久,邓小平同志即写下“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后来按照小平同志的批示,依据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的建议,有关部门终于制定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並获得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王大珩从事光学和仪器科学事业70余年,曾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王大珩对仪器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总是强调:“仪器仪表是保证生产质量的物质法官,作为测试工具,仪器仪表本身必须是高质量的,否则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仪器仪表就成了玩具,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他认为,仪器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发展极快,而且同不少学科交叉,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必须时刻保持创新和发展,加强学术交流至关重要。相关企业除了要关注市场需求,更需注意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除了重视整机设计,还要注意主要原材料和元件必须同时发展。当今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要求我们的仪器仪表不仅仅要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还要提高观测、采集数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谈到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时,王大珩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

 “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展品呈现:  

  图文展品(一):第五编 改革开放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

(专题专访)“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王大珩

 展品说明: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科学家向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的建议。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该计划后被称为“863计划”。图为“863计划”的四位倡导者。左起:杨嘉墀、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

  图文展品(二):第九编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 第三部分:中国工业精神 

(专题专访)“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王大珩

 展品说明:

  “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我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高度评价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伟大成就,热情赞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对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一排左二为王大珩)

  (人物小传素材来源于:《中国质量报》  展品图片及说明来源于“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